案由: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不断提升城区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提案者:苏美云
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市紧盯分级诊疗工作要求,找准基层医疗机构定位,切实加强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初步构建功能互补、医防结合、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城区社区中心与市级医院进一步密切合作,开设专家门诊42个,设立联合病房7家,建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20个。全年基层门诊号次101万,收住入院患者1700余人,同比均大幅上涨。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距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体制机制方面,市级医院与社区中心的人、财、物隶属不同的管理主体,医疗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整合,上下联动机制很难真正建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内部不同等级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基础平台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城东、虹桥等中心医疗用房面积严重不足,观音山中心用房仍为80年代建筑,制约中心发展。人员队伍方面,基层卫生人员配备缺口较大,医生年龄断层明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岗位人才紧缺。服务能力方面,基层特色科室品牌效应不明显,基层队伍能力提升还需长期培养过程。
具体建议:
一是以市区协同联动为重点,健全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深化合作内涵。加强医联体建设,·通过业务指导、专家下沉、科室共建等方式,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共享。按照“基层预约优先”的原则,推动三级医院向社区中心开辟就诊、检查、住院绿色通道。畅通服务渠道。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在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制定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加快信息化建设。借助南通市基层卫生健康云HIS系统的功能,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促进社区中心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业务衔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信息共享和授权使用。 二是以落实功能定位为重点,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由市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基层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基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确保实现二级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多点布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群全覆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国家、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合理改善业务用房,优化诊疗环境,配齐配足医疗设施设备及相关辅助、办公设备。 三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蓄基层医卫发展动能 壮大基层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南通名医工程”“人才强基工程”,优化高层次人才和基层急需紧缺人才招引程序,着力破解制约各单位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健全薪酬、编制、职称等政策,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使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邀请市级专家下沉带教,有序推进社区专科人才进修,为基层卫生发展储备人才资源。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社区中心高级岗位聘期考核,以“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为导向,激励中心领导班子、高级职称岗位人员认真履职、示范引领。 四是以提升能力水平为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高效整合市区资源。深化市级医院与基层社区中心的合作,设立区级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推进前列腺健康筛查、肛肠疾病筛查等项目开展。建设区级临床检验中心,有效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培育基层特色品牌。补齐口腔、中医、康复等薄弱专科短板,推动所有社区中心实现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全覆盖,形成“一中心一特色、全专并重、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推动全程健康管理。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构建医防融合新模式,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打造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提供慢病筛查诊疗、追踪管理、健康宣教、运动干预等一站式服务。
案由:关于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的提案
提案者:许一鸣
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南通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道路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然而,部分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培养文明交通习惯,推动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建议:
一是健全分众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少年儿童宣传教育: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素质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纳入学生德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书面学习、场景教育、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地区宣传教育: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和综合考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和安全宣传。利用“市、县、镇、村”四级贯通的农村交通安全“大喇叭”播报体系,以及流动宣传车、应急广播及村组微信群等渠道,实现宣传教育内容精准送达。严格机动车驾驶人教育培训。将安全文明驾驶理念贯穿机动车驾驶培训全程,通过警示教育、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学员安全文明驾驶意识养成。完善高风险驾驶人跟踪警示教育:建立“失驾”人员跟踪提示机制,对驾驶证被依法吊销、暂扣和记满12分的驾驶人,定期开展禁驾提示。强化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及驾驶人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不生产、销售超标电动车和非标电动三、四轮车。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宣传教育:完善警企联动制度,加强快递、外卖、网约车、代驾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把相关知识纳入从业教育培训。 二是拓展线上线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渠道。构建全媒体宣传教育格局: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公益宣传体系,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统筹开展公益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新媒体矩阵,构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媒体格局。拓展全覆盖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服务场所、设施,打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阵地。在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等场所,推进开放式宣传阵地或交通安全主题文化公园建设。 三是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动员效能。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完善交通违法、隐患举报机制,发动群众举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加大普法力度。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方式,大力开展《宪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宣讲活动。 加强交通安全法律宣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通市交通安全法律宣传工作必将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