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十二)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0-05-07 字体:[ ]

案由:关于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陈峰燕

内容: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大会莫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十三五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64.41万亩,根据省2018年底统计数据,全市2018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480.3万亩,其中2016-2018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7.4万亩,为“十二五”期间建成面积的150%,2019年立项建设的高标准农田40.32万亩,到今年年底,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南通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认肯定。国家农业农村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简报上专门介绍了我市的做法和经验,今年9月份,在全国农田建设培训班上,专门安排我市做了经验交流;省政府于2017年初批准我市为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市,今年省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简报上专题刊发了我市的做法和经验,省领导还做了批示,要在全省总结推广。
  虽然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一是上级资金来源减少。二是投资标准仍然偏低。三是前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低,农田改造不达标。四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有待加强。土地流转是制约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市人多地少,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上海重要农产品基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必须更大力度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我市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关联服务
  配套关联服务是发挥好高标准农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以“田、水、电、路”等为主的传统基础设施配套,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关联服务,例如宁夏中宁县在2017年建设一个高标准农田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在配套设施上包括水利配套,绿化林网建设,道路铺设、无公害灭虫灯,蓄水池,自动化灌溉等;还包括生态保护配套,社会化服务配套等。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主导产业
  推动高标准农田从高标准到发挥高效益,关键是坚持产业引领,以粮食产业、设施农业特色化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培育壮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将粮食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头地块;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建立时鲜果蔬种植园区,种植花卉苗木、中草药等特色高效农业。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绿色生态
  把循环农业引入到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使高标准农田成为一个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促使农业资源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把绿色生态牢牢根植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之中。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健全长效管护
  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护是普遍现象,高标准农田按标准化建设好,发挥高效益要使用好、更要管护好。一是建立管护制度,设立规范统一的永久性标志碑,标明工程的范围、面积、主要设施,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垂直与平行相关部门精细化管理和使用;三是发挥农民监督作用;四是调动社会力量。

案由: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提案者:崔宇青

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总书记在2019年11月29日主持政治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国家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大背景下,如何树立“大应急”理念、框定现代应急管理范畴,理顺机制体制,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一、目前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大应急”理念急需树立。现代社会的风险与突发事件越发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关联性、耦合性、跨界性。特别是重特大突发事件往往表现为系统性危机,形成一个灾害或灾难的链条,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应对。因此,急需树立全新的现代应急管理理念,使“大应急”、“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迅速融入改革之后的应急管理模式。
  2.衔接不顺畅,各层面关系急需协调理顺。机构改革之前,一些部门、行业、系统各自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暴露出各救援力量之间、同一救援力量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默契,降低救援效果等问题。机构改革后,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彼此工作经历、知识水平不同,达到相容和互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需经过一个磨合期。
  3.平台不统一,“智能化”步伐急需迈进。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组建,意味着管理对象和事务增多、管理幅度和难度加大,以及管理复杂性、综合性成几何级数的上升。目前,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平台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技术层面的支撑不够。
  4.机制不完善,市域治理大体系尤其是应急指挥建设急需健全。社会治理大格局之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尚在摸索,应急现场指挥机制不健全,专业应急队伍参加救灾时,调动的程序、权限不够明晰,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大应急”指挥机制有待完善,全社会应急合力急需形成。
  5.投入不充足,善后保障能力仍然滞后。应急资源是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保障。由于财政投入不充足,导致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数量不够,更新不到位,维修不及时,各种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不足,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同时,机构改革之前,应急资源分散在各部门,底数不清、归属不明,没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应急保障能力仍然滞后。

二、相关建议
  1.拓宽宣传渠道,树立现代应急管理理念。倡导“全民应急”理念,不断提升全社会应急能力和应急意识。通过互联网、纸媒、视频短片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在广大党员和群众心中树立“大应急”、“大安全”、“大治理”理念,弘扬“安全治理、人人有责”的理念。
  2.理顺磨合关系,力求无缝对接提升效能。深入推进机构调整和队伍整合,以应急文化建设来促融合,形成顺势而为、加快融合、干事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的统一教育和培训,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式、沟通协作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培养“大应急”“大治理”的组织认同。
  3.大数据引领,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要做好应急管理专题建设,整合气象、海洋、自然资源、林业、水利、消防、地震、交通等应急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管理的综合性应急治理平台。
  4.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应急救援处置有序高效。全力完善“大应急”“大治理”指挥机制。努力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灵敏、运转顺畅的指挥机制,实现指挥中心到事发现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三层面的快速指挥能力。全力构建“大应急”“大治理”联动机制。深化部门联动,加强部门对接和暗访督查,持续推进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不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先期处置快速高效。全力推进“大应急”“大治理”社会协同,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打造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大力助推民间救援力量发展,积极构建民间救援队伍交流平台,促进民间救援队伍蓬勃发展。
  5.增加财政投入,实现资源保障科学合理。建议增加财政投入,配备必需的应急设备与物资,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补充,以免由于应急资源缺乏而延误应急救援行动。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资源库,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建立“应急资源清单”,实现紧急状况资源保障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