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三十二)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2-09-06 字体:[ ]

案  由:关于加强新一代“雪亮工程”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徐荣

内  容:“雪亮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平安南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通市以全国“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打造了守护百姓安居乐业的“千里眼”。但“雪亮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特别是在数据汇集利用和作用发挥上再开新局。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雪亮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雪亮工程”技防建设仍需加大力度。依托强有力的技防建设投入,“雪亮工程”为防范城市安全风险、精准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但大量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各类新兴风险逐渐显现,“雪亮工程”技防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延伸感知触角,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持续推进提档升级、提质扩面。

二是“雪亮工程”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仍需加强。作为全市视频资源汇聚的大平台,“雪亮工程”数据覆盖地域广、感知资源数据多,但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仍需加强。当前“雪亮工程”与公共安全领域的融合成效明显、作用突出,与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雪亮工程”在城市事故灾害应急处突工作中的应用仍需强化。当前“雪亮工程”在打击违法犯罪、赋能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日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公共安全领域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应用全过程体系,但在城市突发事故灾害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深入。近年来,湖北十堰“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南通去年也发生了“4?30”突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灾害,“雪亮工程”在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置上还需进一步提升感知数据资源利用率。

具体建议: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采集端,新一代“雪亮工程”应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不断完善技防建设覆盖面,积极推进多部门数据共享,切实提升应急处突工作效能。

(一)加快推进技防建设全覆盖

全面统筹城市安全风险感知数据汇聚工作,积极拓宽“雪亮工程”技防建设覆盖面和感知数据来源,突出对密室逃脱、剧本杀、农家乐、民宿等新经济、新业态的监控数据采集,持续夯实公共安全技防建设,不断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拓展,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技防建设全覆盖,推动技防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智能效益型转变。

(二)深入推进多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运用“雪亮工程”视频数据资源,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切实强化“雪亮工程”与现有城市运行各类监测系统平台的对接融合。整合相关委办局需求,为各单位提供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视频巡查服务。特别是在事故灾害救援领域,加快“雪亮工程”视频资源与市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对接,有效破解应急救援视频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为构筑“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救援体系提供支撑。

(三)着力推进应急处突功能强化

着力提升“雪亮工程”数据资源应用广度与深度,切实加强对城市突发事故灾害的监控能力,借助“雪亮工程”各类智能视频感知终端和智能分析平台探索事前预防、事中救援、事后回溯等全流程实战业务,为快速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城市突发事故灾害风险防控前置、应急处置措施前移,为全面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技术保障。



案  由:关于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刘志刚

内  容:市委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前瞻性布局创新平台,推进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打造一批起点高、实力强、机制活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为了切实贯彻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立足长远,高点定位,奋力推进建设一批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整体数量少。至2020年底,全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达469家,其中:南京131家,占比27.93%;苏州101家,占比21.53%;常州36家,占比7.68%。南通只有23家,排全省第六位。二是建设层次低。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国家级科技平台77家,其中:南京48家、无锡10家、苏州8家、徐州4家。我市仅有鑫缘茧丝绸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家国家级平台,与省内其他地区差距明显。三是单体投入少。全省单个机构平均累计投入达到2700万左右,而我市单体投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80%。2020年大约1/2的科研院所研发投入不足100万元。四是自我造血功能不强。2020年,23家平台中7家处于亏损状态,3家收入低于20万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多数重建设、轻运行。作为公益性事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后续发展缺乏稳定的政策性保障。

具体建议:

(一)产业引领,以重大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要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和我市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需求布局建设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积极培育并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全市16条产业链,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引进或重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申报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在国内外开展高端领军人才招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对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力争融入国家队,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科学规划,以重大科创平台打造城市名片。以南通创新区、南通高新区等园区为主体,结合各自产业规划和现有的科创平台基础(1.0版),重新制定“重大科创平台”(2.0版)建设方案,明确产业领域及研发方向,在全市范围整体优化提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省级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模式,以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为主体,中科院技物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清华大学先进通信研究院、南京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中北大学光机电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参与,启动南通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建设,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源科技源技术,培育新动能新地标。推动长三角光电论坛、亚洲光电峰会等高端学术交流在南通举行,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争打造国家级光电产业特色基地。

(三)政策引导,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发挥。整合科技、发改、工信、人才等相关部门资源,强化行政推动,设立“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专项,在基础条件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高端人才引进、日常运行、绩效评价、滚动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大胆探索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资源引进机制,鼓励人才团队持股,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支持,院所支撑,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模式。加强发展机制、决策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技术转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理顺政府、市场、平台、资本、研发人员、成果转化等方面关系,落实好国家、省相关创新政策,做好政策配套,建立评价奖补机制,形成更优于苏南的政策保障体系,不断激励提升各类创新平台研发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