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三十四)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2-11-08 字体:[ ]

案  由:关于健全“双减”工作保障体系的建议

提案者:姜树华

内  容:国家“双减”政策发布后,南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2021年8月27日,南通正式发布实施意见。作为教育名城,全面实行“双减”的南通,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市100%小学开展“5+2”课后服务、100%初中提供夜自习服务,参加课后服务及夜自习服务的学生数超过52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6.58%,参加课后服务及夜自习服务的教师数3.8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97.39%。应该说,南通的“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担当起“试点”城市重任。

“双减”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事关整个教室队伍的健康成长。为更好地深入和落实“双减”工作,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尚需加快健全“双减”工作保障体系。

建议如下:

一、全市协同推进保障。南通作为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全省唯一),必须全面推进全市协同,保障“双减”工作的落实落细。建议:强化市级统筹,坚持目标导向,将落实“双减”工作的情况与实效,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考核的依据以及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助力教师完善保障。教育部明确规定,自2021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要推行“5+2”课后服务,旨在让“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融合对接。整体计算,教师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少则12小时,多则14小时。虽有“弹性上下班”提法,具体一线学校很难实施。长此下去,不仅影响教师正常的专业学习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教师群体身体状态甚忧。建议:适当福利保障激励教师,改变单一机制评价教师。出台具体教师的优待方法,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方法,提高工资待遇,真正做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切实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每年的体检标准,进一步细化教师体检的内容,切实保障一线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提供相关心理健康服务,疏导教师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心理负担。对于那些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并有所成绩的教师,畅通职称晋升和岗位晋级的通道。建议: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更是第一所师范学校诞生的地方。尊师重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南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议地方政府能真正重视教师自身权益,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保护教师免受不良外力的影响,专心行使教育权,维护好教育的尊严,有力保护好教师自身权益,使其轻装上阵,教学为本,专心做学问、育人才。

三、协同育人全面保障。每逢假期,尤其寒暑假,孩子放假与家长上班的“矛盾”依旧存在。如何解决“矛盾”且让学生在假期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发展,成为“双减”工作取攻坚克难的地方。建议: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假期中全面保障“双减”,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寒暑假的“托管”服务。落实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场所及相关人员。服务内容:坚持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学生兴趣优先。通过政府购买方式适当引入专业机构。鼓励地方企业和培训机构志愿免费提供课程,使其课程获得官方和学生认可后,可纳入政府购买清单。服务人员:可以聘请退休教师作为“助力”,同时鼓励本地师范类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实现一举多得。通过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志愿者进行服务统筹,组织好人员培训和相关服务。服务场所:按照“就近原则”“安全第一”,利用好社区活动场所、相关校园、文博场所进行相对固定、安全、便捷的托管服务。



案  由:关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建议

提案者:苏美云

内  容:王晖书记指出,“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一个万亿’看创新。”南通必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汲取改革创新“源头活水”,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存在问题

(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中,高端产品较少。比如,船舶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主要生产钢结构、舱口盖等粗放型配套产品,缺乏船用主机等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远洋通讯、导航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更是空白。新兴产业的高端特征也不明显,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问题,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产品更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单位仅占苏州的1/3,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

(二)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不高。创新资本运作能力偏弱,科技创新基金规模、科技金融和制造业贷款规模偏小。企业研发机构中仍以本科及以下人员为主,领军人才增加不多。国家级高新区仅有1家,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园区数量偏少,配套、集聚功能还不强。

(三)创新平台支撑力不大。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占全省比重不足10%,其中全省76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南通仅1家。全省101家重点实验室,南通仅2家;院校中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28个,无南通;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南通也无。

具体建议:

(一)树好“三个导向”,加强系统设计,提升科技创新“硬核量”。一是推动科技体制创新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构建能力强大、功能完备、资源高效配置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主动接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打造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协同的高效科技攻关体系。三是强化与底线思维和领跑思维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家纺、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抓好“四项机制”,加强分类统筹,提高科技创新“含金量”。一是深化高层议事协调机制,建立沟通紧密、制度完善、协调有力、覆盖广泛的沟通协作平台。二是优化组织管理机制,实行“揭榜挂帅”“里程碑式考核”等管理方式,完善“悬赏制”“赛马制”等任务管理方式。三是健全投入支持机制,建立财政科技资金优先向科创型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流动的配置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性分配与普惠性支持、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事前资助与事后补助相结合的多元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四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单独考评科技创新项目,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指标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权重。建立年度评价报告机制。

(三)用好“五类资源”,加强集成整合,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一是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引进建设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分中心,依托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通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二是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做大“苏科贷”资金池,支持银行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和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形成多渠道资本链。三是整合园区载体资源,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四是整合专业人才资源,深入落实“江海英才计划”,调剂充实科创机构人员力量,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专项事业编制。五是整合区域协作资源,推动南通创新区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共建南通科创中心。加强与苏州自贸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在海工船舶、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建立跨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