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委员论坛

抢抓“两大机遇”,力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21 字体:[ ]

南通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征程中面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南通处于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核心区的重大机遇,找准发展定位,促进开发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一条富有南通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

但是,目前我市开放型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开放型经济总体上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沿江岸线等资源越来越少,沿海开发还有一个过程,全市利用外资总体上处于调整、蓄势、转型时期,在全省的位次有所下降;二是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市区利用外资占比下降,服务业利用外资长期未能取得较大突破;三是外贸总量仍然偏低,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四是外经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我市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发展形势,对“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抢抓“两大机遇”,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苏通科技产业园。重点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三年内建立独具特色的苏通科技产业园软件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用10年左右时间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二是高起点编制开发区规划。按照新城区建设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各类特色产业园专项规划,以前瞻、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推动开发区开发建设。三是积极推进跨江联动合作开发。按照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推进跨江合作开发项目建设。四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功能开发。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强化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各类特殊功能区建设,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优势再造,完善开发区的集聚功能、融资功能、开放功能、服务功能、城市功能和创新功能,放大开发区的政策效应。

二、以沿海开发为支撑,突破重大外资项目。一是突出产业链招商。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编制沿海地区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挤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笼子。围绕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石油化工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完善重点产业招商规划,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中央企业、知名民企的主动对接,开展专业化、系列化的产业招商。二是突出基地型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目标瞄准国际资本最集中、经济要素最活跃、产业急需转移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等跨国公司、央企总部所在地和重要外资集聚城市,重点布局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欧盟、新加坡、韩国等我市利用外资七大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全面加强与跨国公司驻华机构、央企总部、知名中介机构和各国(地区)商会的联系、交流和对接。三是突出专业化招商。坚持把增加专业招商人员、充实专业招商力量作为扩大利用外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三、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一是大力提高先进制造业引资水平。重点引进临港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装备制造业项目,大力推进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风电装备、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二是全面突破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知名外资房地产企业和高星级酒店品牌,提升城市开发建设品位和档次。加快引进研发设计、大型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引进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潜力较大的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三是着力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通过国外资本和高端人才招进,加快引进跨国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快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进一步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大力引进境外各类投资基金,引导外资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我市海洋工程、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促进股权基金投资于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拓展我市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利用国外创业板市场开展融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一是稳定外贸增长与加快转型升级并举。引导企业加大出口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船舶自营出口比重,提高新型纺织品在传统纺织服装中的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夯实外贸发展基础。实施品牌推进和出口基地建设计划,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南通特色产业出口基地。二是巩固传统市场与拓展新兴市场并举。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外展会,积极组织专业化的贸易促进活动。实施民营经济国际化工程,加快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三是政策引导和完善服务并举。强化外贸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外贸扶持政策,完善我市稳定外贸发展扶持政策,提高南通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强化企业服务,建立贸、银、信融资合作体系,统借统还贸易融资体系;推进进出口银行南通业务发展,提高出口信保在南通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五、以转型转轨为抓手,提升外经合作层次。坚持在发展上抓转型,在管理上抓转轨。在发展上重点突出扩大新主体,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权;开拓新市场,重点开拓非洲和南美工程承包市场;拓展新行业,扩大技能型和技术型劳务输出规模;探索新模式,重点推动双包工程和总承包工程;打造新亮点,大力推进境外投资。在管理上重点建立外派劳务集中报名培训机制、外派劳务信息化管理机制和外派劳务纠纷防范机制。

六、以建设基地城市为契机,实现服务外包新跨越。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认真执行服务外包发展战略规划,精心打造四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充分发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加快市区服务外包载体规划和建设,引导县区服务外包载体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快发展。三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创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企业招引、专题招聘等形式,重点招引熟悉国际外包业务、精通国际外包运作规范的高中端人才。四是培育特色品牌。着力打造信息技术、网络呼叫、生物医药研发、动漫设计等产业,加快建设亚洲最大呼叫中心,扩大南通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七、以增创优势为关键,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一是拉长成本优势的周期。结合南通发展水平,把商务成本放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背景中来考察,确保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尽可能拉长成本优势的周期。二是发掘资源优势的潜力。对沿江岸线资源想方设法用足用好;抓紧在沿海布局,创造新的资源优势空间。深入挖掘现代农业、现有产业配套、房地产、旅游、市政工程以及其他服务业领域的新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招商领域,不断提升招商竞争力的内涵。三是塑造环境优势的品牌。充分发挥我市利用外资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日资、港资、台资集聚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以深入开展外经贸企业优质服务年活动为重点,努力降低企业的创业和交易成本,切实提高外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削减行政收费项目,使我市成为全省行政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企业负担最轻的城市之一。千方百计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信用南通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切实为企业打造一个公平、稳定、透明、可预见、有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努力改善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尽力解决外商在就医、就学、居住和保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为“十二五”期间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