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固本强基 积极作为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来源: 启东市政协 发布时间:2018-11-29 字体:[ ]

5月下旬到6月中旬,启东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各镇(区)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掌握了一些情况,对如何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等有了一些思考。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启东市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生活垃圾“三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启东目前建有1个城市生活污泥处置利用项目、1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启海两地城乡生活垃圾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城区,建有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日清垃圾260多吨;在农村,建有12座垃圾中转站,日转运垃圾400多吨。在市区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2017年市区15%的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今年达50%,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建筑垃圾中转消纳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管理体系,落实源头申报制度,鼓励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区域内排放自平衡,推进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强化建筑垃圾流量流向管理,对所有在建工地实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监控。推行渣土车辆密闭化改造,全市7个单位76辆渣土车全部实现密闭化运行。在每个小区设立1—2个建筑垃圾收运点,集中及时清理装潢垃圾。

危废处置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危废的源头管理,落实危废处置去向。对155家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重点单位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申报率、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运行率达100%。加强危废的处置能力建设。启东现有4个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综合经营项目、2个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建立跨县域的处置补偿机制,实现危废库存量年均减少34.5%的目标,完成了省环保厅提出的“减存量、控风险”任务。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围绕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两个重点,逐步形成了“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格局。先后投入15.7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全市日处理能力累计15.9万吨,城区基本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镇(园区)污水处理均达一级B以上稳定排放标准。市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南通地区最早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部分指标已达到三类水指标。为进一步推进村庄污水治理,采用PPP模式,继续投资15.94亿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

建设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注重规划引领,完成了《启东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2017-2020)》的编制。出台了《启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方案》,制定和完善了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标准与规范,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对危废的管理和处置监督,严格落实“三防”措施,出台了《启东市建筑运输企业考核办法》,进行全天候监督。

在调研中,我们认为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治理能力还有一定空间,固废处理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污水处理设备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各界认识。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生态宣传教育社会化。通过宣传栏、招贴画、宣传单、条幅、电视专题片、网络微电影等形式立体式宣传、线上线下互动,唤起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生态保护从我做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运用媒体的力量,通过公益广告、公布一些重要的生态信息等,让社会了解生态保护的重点、措施和方法。

二是加强协调,调动各方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不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应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强化市县联动,建议南通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县级层面做好实施方案,确保各项目标措施落地生根。加强部门联动,围绕固废治理、危废治理、污水治理等目标,各部门主动对表、积极作为、联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三是加快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建议政府下大力气抓好严重污染环境的特别是固体废物产出数量大的企业淘汰关停工作,采取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强制淘汰制度等多种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固废处理企业而言,要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尽量做到对固废材料“吃干榨尽”,减少次生废物的产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