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加大环保投入 补齐设施短板
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来源: 如东县政协 发布时间:2018-11-29 字体:[ ]

今年以来,如东县政协直面上级对污染防治攻坚的工作要求和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期盼,先后15次组织视察调研、专项督察活动,助力如东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相关领域专项整治,切实加大投融资力度,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针对镇区财力、人员及技术力量不足等现状,如东县在全市率先以PPP模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双甸、马塘、大豫三个镇区污水处理厂已于近期开工。同时,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和建设,县城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初显成效。如东县紧扣“源头减量、综合利用、长效管理”三个关键环节,通过严格准入、鼓励转产、严惩直排、拆除违建等措施,严控养殖总量和产污总量,关闭拆除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开展小散户治理,探索并推广异位发酵床等六种粪污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的新技术,目前已基本消除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直排现象。

三是河道管护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要求,统筹推进水系连通、河道清淤、水面保洁、岸坡整治、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项工作。河道黑臭现象大幅减少,部分河道水质已有显著改善,社会各界给予了初步认可。

由于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如东生态环境治理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如东地处流域水系末梢,过境客水排海量大,河道管护难度大。二是作为传统畜禽养殖大县,畜禽养殖总量大、规模小、布局散。三是产业结构失衡,化工、印染等“三高”行业仍占有较大比重。四是受地方财力所限,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建设进度滞后。五是全民生态文明理念还不牢固,传统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尚未转变。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组织推进机制,探索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着力补齐短板、突出重点设施建设。为此建议:

1.在污染防治强力攻坚的有利态势下,进一步完善长效化的组织推进机制。2016年以来,以中央环保督察为标志,各级对于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增强,组织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建议在此有利态势下,妥善处理好短期攻坚与长期坚持的关系。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体系,明确各基层组织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引导各地、各部门像重视发展、安全、稳定工作一样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二是科学编制中期规划。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行业发展与污染控制,委托专业机构修订优化环保基础设施配套中期规划,从决策源头上,确保环保基础设施布局、类别、规模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建立长效化考核机制。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整体目标考核,通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跟进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现象的,启动约谈、问责等机制,依法依纪予以追责。

2.在政府融资化债收紧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探索环保设施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必须多元化筹资。建议各级政府在考虑下年度工作计划时,充分建立环境保护优先战略意识,将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处置、危废规范处理等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和河道疏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事关民生的环境整治类项目,优先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建立PPP储备项目库,完善项目联审机制,做好项目论证和决策,力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3.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进一步补齐水环境建设的生态短板。水环境质量是如东的生态短板,也是南通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议围绕改善水质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学习借鉴苏州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模式,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十个必接”工程。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鼓励实施深度处理,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提高尾水出水水质。强化村庄生活小型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进专业化管护,不断提高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应缩减生猪养殖总量,关闭拆除养殖设施,涉及面大,矛盾突出,建议全市采取整体联动措施,统一补偿标准,避免矛盾激化。

在加大水环境质量综合整治的同时,还应同步加大其他类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东洋口港正在推进LNG能源岛建设,这为区域清洁能源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议进一步拓宽天然气供应渠道,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突出集中供热项目和LNG管网工程建设。按照“新建设施、补齐短板、提升能力”思路,加快危废焚烧、填埋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迅速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和建筑装潢垃圾处置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