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着力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持续推进张謇文化传播传承 增强南通特色文化自信自强
社科界 章 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清末状元张謇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造福桑梓的先贤”“实业报国的典范”“地方治理的楷模”“近现代化的先驱”。张謇状元弃官回乡办厂,推动民族工业发展进程,南通被誉为“民族工业发祥地”。张謇创立的博物院、学校等多项获全国第一,南通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实业报国实业强国、造福桑梓恩泽后代,被习近平总书记夸赞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与楷模”“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张謇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张謇是南通的,也是全国的;张謇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张謇是在商业领域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典范,是南通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一张靓丽名片。传播传承张謇文化,需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张謇遗存修缮、管理、展示,加大保护力度。大生纱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和中国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事例。张謇祖籍为通州,出生地为海门。唐闸近代工业遗存,张謇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所刺绣专科学校——南通女红传习所(即现在的沈绣博物馆),海门区常乐片区、启东市海复镇片区、通州张謇张公祠、张氏宗祠等都留下了张謇的足迹,是珍贵的资源宝库。一要加强统筹,全面梳理、深入挖掘张謇历史遗存,坚持保护优先、规划先行,细化功能布局、业态定位,让更多历史印迹,串联起鲜活饱满的南通发展记忆。二是推进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工作。通过展示让张謇文化泽被当代、启迪未来。
(二)加强张謇文化的理论研究,持续提高知晓度。张謇不仅在实业报国、科技创新、回报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政治、经济、工程、艺术、城市规划、交通、教育、文博等方面都建树颇丰。特别是他的社会治理理念、城市建设理念、教育理念、法制理念、生态保护理念不仅超前而且科学合理,在今天依然有深远的研究和借鉴价值。一是整合研究力量。进一步协调各方,联合高校、学术机构,借助专家学者,确定重点课题。开展经常性理论研讨、专题论坛。二是推进“名师带徒”计划,加快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三是以南通博物苑或张謇企业家学院为平台,建立全国性研究组织,拓宽研究视野和空间,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研究张謇精神及时代价值,推进张謇研究走出南通,走向全国。
(三)突出张謇文化宣传,持续提升传播度。近年来,我市在张謇宣传方面成果丰硕,大型电视纪录片《张謇》在央视播出,话剧《张謇》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获江苏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大提高了张謇的国际国内知名度。要以2023年张謇诞辰170周年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南通主流媒体开辟张謇专栏,推出一批有深度的好作品,持续发布“南通好声音”。二是鼓励文学、演艺精品创作。以先贤张謇为题材,组织开展诗歌、散文、歌曲、摄影、小品、情景剧等文学创作和文艺演出。充分运用短视频、影视作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张謇故事,传播张謇文化,弘扬张謇精神。三是推动张謇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联合学校等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张謇故事大家谈”“謇言小课堂”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爱国爱乡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四)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知名度。作为近代第一城的南通,以“一山一水一人”而闻名于世,其中“一人”即为张謇。南通博物苑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唐闸古镇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要进一步放大名人效应,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一是创建张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增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将张謇元素融入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二是将张謇遗存由点串线,打造多条张謇文化旅游、状元研学旅游线路。三是将唐闸古镇、南通博物院等张謇研学线路纳入中小学生春、秋季研学旅游,让更多的南通学子感受家门口的状元、爱国企业家的风范。
(五)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加大南通开放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互动中弘扬。以全国的爱国主义教学基地——南通的张謇学院为依托,吸引更多国际国内企业家、工商界人士来南通研学、参观、考察。二是将“民族工业发祥地”“中国近代第一城”“状元故里”等张謇特色文化与具有南通地域特色的江海文化的发展形成合力,形成独具魅力的南通文化品牌,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打造更加靓丽城市名片,助推南通高质量发展。
(发言人系通州司法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