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构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加快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的建议
特邀界 邵茂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去年的两会上,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近两年,省委全会、省政府工作报告、南通两会均提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相关内容。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上升为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后,特别是南通将协同区建设列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两大支撑”之首后,启东市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北岸的先行区建设。
主要从6个方面协同推进:一是协同推进规划设计。启东市委、市政府成立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上海城市规划研究院做好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先行区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启东—浦东产业创新协同园区和启东—崇明产业创新协同园区2个重点合作园区规划。二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启东(南京)科创飞地两个离岸孵化中心成功运营,建成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平台,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实体化运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项目转化效应初步显现,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进行有效对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三是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个,其中来自上海、苏南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占比达56.3%。新认定5亿元以下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项目13个,其中来自上海、苏南的共有6个。上级认定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其中来自上海、苏南的项目12个。四是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推动启东长江口北支(崇明岛北岸)“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申报入围省级试点。打破崇启两地行政边界,探索医废处置新路径,签订《上海市崇明区协助江苏省南通市所属两镇医疗废物跨省协同处置联合监管的合作框架协议》。五是协同推进空间统筹。推动S11通沪高速与S7沪崇高速对接,加快推进S11通沪高速与上海高速路网衔接。推进沪崇启城际铁路和沪通城际等项目的规划研究。新增港区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吕四起步港区功能配套。六是协同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立启东政务服务驻沪办事点实体平台和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平台,与上海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拓展至101项。创建长三角名医工作室35家,引进上海等一线城市医疗团队9个,地市级名医工作室19家。建立职业教育各学段学校与上海对应学段示范校校际交流合作机制。
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是南通跨江向海的重要抓手、重大战略部署,对照省、南通市目标要求,启东在推动先行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统筹协调有待加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除南通外还涉及上海以及苏南地区等城市,启东对话能级不高,相关工作协调推进缓慢。二是园区共建力度有待加大。园区合作以考察交流、经验介绍居多,点对点校企协同、个别园区对接居多,实质性的协同共建机制还不完善。三是产业协同速度有待加快。在产业协同上,上海、苏南方面对高端产业的容留意向强烈,产业梯度转移速度缓慢,产业对接主要停留在表面,深层次的产业链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企业集聚效应还未形成,推进统一布局的跨区域产业规划协同还需由上级部门进一步推动。为此,我建议:
一、加快共建先行区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建议南通市级层面牵头对接上海相关区、苏州市,制定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相关方案,特别是北岸先行区建设方案,明确需要协同共建的具体内容,以及南通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承担的具体任务、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实现规划衔接、政策对接、产业链接。制定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公共服务、高层次紧缺人才交流合作等在内的跨区域协同工作子方案,指定具体牵头的部门和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和推进措施,有力有序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
二、加快共建先行区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建议由南通市科技、工信部门牵头深化上海长兴岛、南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联动,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协同开展大型LNG运输船、极地科考船、豪华邮轮、深海装备等高尖端船型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前瞻布局长江口光电产业,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在高性能光电器件及材料、海底通信感知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张江科学城生命医药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在启东共建转化基地。支持协同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在协同区布局建设低空起降设施。建议由南通组织人社等部门牵头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交流合作,推进协同区人才服务卡互认互通,加快人才资源互认共享。
三、加快共建先行区要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议由南通市交通部门牵头规划研究临海高铁(南通至上海段)、沪通城际铁路、沪崇启铁路等线路。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预可研报批和立项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推动过江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崇海通道前期工作,规划布局沪崇启铁路通道、临永通道等过江通道及通沪高速公路等接线工程。规划研究江苏S11与上海S7高速连接线,S22嘉安高速、G1503北切线等。加快推动洋吕铁路、通海港区疏港铁路建设运营,推进南通港进出港航道建设,加强协同区内海事引航手续互认和资料共享,共同维护长江口北支航道。由南通市交通、商务等部门牵头推动“单一窗口”通关平台数据互联互认,提高通关一体化水平。由南通市卫生健康部门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信息互通共享,探索医疗检查检验互联互认。建议由南通市民政部门牵头加强养老服务协同合作,推动共建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和康养基地。由南通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优化协同区企业在沪苏跨区域经营和迁移政策,试行简化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等商事办理程序等。
四、加快共建先行区要协同推进生态联保共治和绿色发展。建议由南通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制定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方案,联合开展监测预警、溯源检查、应急处置,协同推动南通“美丽河湖”建设,协同崇明生态岛共建。健全跨区域固废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联合治理协作机制,规范危险废物监管,提高处置能力,拓展合规利用途径。建议由南通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成立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等规则体系,开展碳标识认证试点,推动互认互通,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议南通市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出台政策,推动绿色能源供给和协同利用,支持在协同区内开展深远海风电项目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支持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近)零碳示范园区。
(发言人系启东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