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如何更好吸引旅客选择南通机场出行
工商联界 顾 剑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目前,长三角区域共20多家民用机场,其中江苏就有9个。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南通机场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需要形成合力,对交通、旅游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机场“磁吸”效应,特别是对苏州边界客源的吸附能力。
一、南通机场航线情况
2023年,南通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完成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较2019年增长4.8%;货邮吞吐量达到6万吨,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增长43%。国内通达30座城市;国际(地区)开通香港、澳门,周航班量838架次,过夜运力12架。
航线热度方面。本场运量前10名的城市为成都39.9万人次、北京29.4万人次、昆明29万人次、广州28.7万人次、深圳28.4万人次、长沙26.6万人次、重庆21.9万人次、贵阳18.2万人次、沈阳13.3万人次、长春12.3万人次,均为重要经济和旅游城市。
航班运营方面。2023年本场客运航班量35243架次,较2019年增长16.5%。但平均客座率约68.83%,较2019年73.99%下降5.16个百分点。导致客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空市场需求不稳定,包括季节性变化、经济状况、目的地热度以及机票价格等。
苏州市场方面。2023年,我们主动跳出机场看机场,跳出南通看机场,积极拓展苏州市场,恢复张家港班车,开展苏州市场推介。同时,与世界500强恒力集团深化合作,推动南通机场苏航公务机楼正式开工建设,成为国内同类机场中第一家公务机候机楼(FBO),进一步促进南通好通、南通好投。根据携程统计,2023年南通机场保障苏州旅客13.9万人次,虹桥机场204.2万人次,硕放机场193.9万人次,浦东机场192.8万人次,禄口机场37.9万人次,萧山机场20.8万人次,奔牛机场12.3万人次,青岛机场10万人次。这项数据主要体现相关机场苏州旅客占比。从中可以看出,受机场航线航班、地理位置及地面交通影响,苏州旅客出行一般遵循“便捷原则”,南通机场与上海、无锡、杭州、南京等机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二、影响旅客选择机场的因素
旅客是否选择某一个机场出行,受地面及交通情况、航空公司航班票价、机场航线网络密度、旅游资源及产品吸引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结合南通机场情况来看:
1.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便利程度。近年来,轨道交通在进出机场的客流分担率逐步上升,全国有28个机场引入城市轨道或铁路线路。如虹桥机场的枢纽建设,旅客可以在机场候机楼内实现与高铁的无缝衔接。而对于没有连通轨道交通的机场,旅客在机场选择上会根据地面公路交通的便利程度进行选择。2018年机场大道高架通车后,南通机场实现与市域无缝对接,但是未接入城市轨道交通,旅客出行以出租车、网约车和公共交通为主。目前,机场与市区公交转运点、1号线地铁口有D23、611、622、633、666、688、800、803路公交接驳,但是与汽车客运东站、南通站、南通西站之间仅有低频公交(汽车客运东站有633、800路公交,间隔超一个半小时;南通站有655、803路公交,间隔超1小时40分钟;南通西站有803路公交,间隔超2小时),没有直达班车,与各县(市、区)也未全部覆盖。
2.机场航线网络的广度和厚度。航线广度代表机场的通航城市,厚度则是指航班密度,广度和厚度决定了机场的通达性,通达性越强越能满足不同目的地的旅客需求,旅客选择意愿强。目前,除临近机场外,南通机场与国内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级以上机场均已通航,国际(地区)航线疫情期间暂停,目前已新开香港、恢复澳门,其他航线恢复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2023年,我们实现夏秋航季航班时刻平移至冬春航季,30年来第一次解决了冬季低于夏季航班量“落差”问题,周航班量在华东地区位于中上水平,排名第九,在全省位列第三,航线网络基本能够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3.航班票价高低。航班票价的定价权在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根据航线需求、航线竞争、航线补贴等情况制定机票价格。对于同一个目的地城市,也会因为经停和直达的不同,存在票价差异。对于价格敏感型旅客,票价高低是影响其选择与否的重要因素。
4.旅客出行习惯。一般来说,航司会通过实行以里程累积奖励为主的促销手段,吸引旅客长期乘坐某航司航班。另外,旅客也会根据航司的机上服务质量选择某航司航班。目前,南通机场驻场航司达13家,基本覆盖了国内主流航司。
5.机场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高低,体现了机场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决定了机场对旅客和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南通机场始终践行民航局“真情服务”底线要求,以旅客为中心,持续提升候机环境,严格规范服务标准,及时反馈旅客诉求,努力改进服务举措,“乘家乡航班,享家的温馨”理念深入人心,旅客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6.旅游产品导向。随着区域经济旅游合作一体化,加速了旅游业与民航业之间的联系和协同发展。通过旅行社或OTA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把一座机场及其所在城市纳入其旅游产品中进行推介,将进一步提升该地区旅游资源使用效率、机场进出港旅客量。
三、精准吸引旅客选择南通机场出行的建议
根据影响旅客选择机场的主要因素,除了机场自身加快丰富航线网络、优化旅客出行体验、持续做好对外宣传等工作外,重点还要在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提高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下功夫。
1.建议设立机场快线。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地面交通布局的情况下,恳请市交通局统筹,充分利用现有公路交通,针对汽车客运东站、南通站、南通西站、1号和2号线地铁口、城市重要商圈等集散点,增加公交频次至30-60分钟一班,覆盖时间8:00-20:00,同时开通机场专线,实现无缝快速接驳,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
2.建议推动旅游资源整合。长期以来,南通不是中长途旅游的目的地,在华东游这个传统而又热门的旅游系列产品中,南通的景点一直未被列入其中。机场通航以来,仅有少量的华东游团队通过南通机场进出,但这些团队均不在南通停留,未能给南通带来任何消费。恳请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组织旅行社(华东游地接社),共同研究通过机场抵通旅游的相关产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推动南通旅游资源加速整合,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网络。此外还可针对游客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机场吸引力,增加进出港旅客量。
3.建议加大对机场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南通机场正积极与航司及OTA平台筹划合作,针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上海、苏州的旅客提供交通补贴,需要市财政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南通机场的引流能力。
(发言人系南通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