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抢抓区域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共建校商企平台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
工商联界 孙茂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地,商会是由诸多企业组成的社会组织,共建校商企平台,开展校商企合作,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助力南通地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职业教育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有:
1.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从体制内招聘或聘请的退休老师担任教学,与现代很多专业不符,特别是部分老师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学习,缺乏理论经验与实践基础,这样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员。应用的教材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2.学生定位不明确。大部分学生来源于未考上高中或高考未进入大学的,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将来做什么?没有清晰的定位,大部分多是无奈之举。因此,学生总体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不够,进入职业院校就是混个文凭而已,或者进入学校立志考本、考研,没有就业方面的考虑。
3.同质化竞争激烈。新专业开设跟风现象严重,不管就业如何,一拥而上。往往专业开了,学生也招了,教师还未配备齐全,成熟的课件还没有。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改名,往大处改,却无形中丢失了原先按专业特色命名的品牌效应。
4.校企合作交流不够紧密。有的仅仅局限在少部分大企业之间的交流,而忽略了占市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就南通地区而言,家纺服装染整是一大特色,船舶机械电子化工是一大优势,目前这支“蓝领”队伍正趋于老年化,很少有专业的新生力量注入。
5.学校容量跟不上。许多职业院校发展速度较快,连年招生数量增加,但学校的硬软件基础设施未能同步跟上,导致定岗实习变相成了让学生提前就业,以便学校腾出更多空间容纳新学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也关注不够,最终以一份实习报告草草了事。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商会的功能,提几点建议。
1.把职业院校打造成真正的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市场主体——企业,培养的目标是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一批有实战经验的老师,建议这部分老师能从企业中来,并能走到企业中去。通过行业商会把关,把优秀人才推荐到学校来作为专职教师或专业辅导老师或学生创业导师。鼓励商会组织会员企业走进校园进行产学研交流、就业创业交流,鼓励职业院校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让实习伴随整个学习过程。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业心态、就业心态。依托行业商会,推荐优秀的企业走进校园,推荐优秀的企业家走进教室,与学生共划人生,让学生学有所期、学有所往。
3.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商会联办特色专业,定向培养。由行业商会组织调研,摸清行业需求、企业分布、产业动态,与院校联合培养、精准培养、有效培养。鼓励商会牵头,引进民营资本进入职业院校,由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解决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土地、项目等瓶颈问题。
(发言人系南通腾龙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