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大政策调控力度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助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04-03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大政策调控力度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助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

医卫界  顾云娟


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医药卫生体系,建立覆盖城乡、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建立高效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的需求日趋紧迫,但投入不足、人才不稳、水平不高的困境,仍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保基金外流严重。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医保基金的依存度都在70%—80%,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达到90%左右。而随着交通便利以及医保基金异地使用日益便捷,上海等周边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赴外就医造成大量病患资源和医保基金外流,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跨省支付甚至超过半数。由于缺乏足够的医保基金支撑,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并形成恶性循环。

2.基层服务供给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镇村人口数持续减少,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愈发不能适应镇村形态调整和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变化。部分村居卫生室仅局限于简易诊疗和开展部分公共卫生工作,综合或全科诊疗服务难以有效提供。特别是家庭医生受医疗设备便携性差、时间、地域、交通以及安全风险等因素制约,很难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连续优质的上门诊疗服务,群众获得感不强。

3.基层人才队伍断层。现有乡村医生队伍老化与非专业化现象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薪资待遇低、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高层次人才招不进、留不住。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人员短缺、自身造血能力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首诊率和下转病人承接力。

4.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基层电子病历尚未升级为结构化电子病历,只能保证基本的业务正常开展,整体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缺少病历质控、病案质控等功能,尚不能做到全业务的闭环管理,电子病历评级数据有效应用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与医共体龙头医院信息系统、全省医共体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程度不高,业务信息未能实现闭环流转、上下联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为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目标,建议如下:

一、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区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一、二级诊疗科目科室设置,补齐发热门诊、急诊、儿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科等服务短板,减轻县级医院压力。根据镇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因地制宜整合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防止资源浪费。

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持续实施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推动基层特色科室建设,积极参与特色科室升级孵化。加强甲级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工作室、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建设。深入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患者激增的需求。做实做优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壮大签约服务队伍,实施全过程健康管理。着力规范签约服务的内涵、流程、标准和考评激励机制,吸引当地居民自愿选择签约服务。开展以家庭病床为重点的预约上门服务,推动“互联网+”签约服务。

三、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全科医生和基层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加大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规模,推行骨干人才协议工资制。做实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扩大乡村医生社会保险覆盖面。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六年的执业(助理)医师,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深化城乡对口支援,推动医师执业管理模式创新,推广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优秀卫生人才下沉和资源共享。

四、发挥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升级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数字医院和智慧健康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结构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聚焦智慧就医、“互联网+”等关键业务,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规范基层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快中医药云平台系统建设,促进中药药事服务同质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医共体内加快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持续做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根据“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推动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发言人系民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支部主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健康医学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