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构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提高知识产权专利效能的建议
农工党南通市委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速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分别达到了158万件和285万件,专利申请总量连续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从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对我国创新能力的评估结果来看,虽然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但仍然与我国连续十余年专利申请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着大量的低质量专利申请或者非正常专利申请,形成了阻碍创新的“专利泡沫”。
一、专利申请人的动机复杂,“专利黄牛”推波助澜。很多高校的在职老师、医院的医生等职业群体为了评职称或者应付科研考核,还有很多企业为了上市、评上高企、完成年度业绩考核等,虚构了大量的专利申请,有的专利申请甚至完全脱离了实际。此外,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职业专利写手,即所谓的“专利黄牛”,专门为了满足各种群体的需要而闭门造车,这些黑代理隐藏在申请人之后,帮助编造专利、非法买卖专利。
二、政策引导不够完善,政策性套利现象仍存在。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鼓励专利申请,相继出台了一些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对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刺激了部分创新主体试图通过低质量专利申请套取政策福利,甚至进行编造、伪造。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对不合理的补贴政策、违法违规的专利代理机构和明显低质量和编造的专利申请进行了重点打击,但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于是少数专利申请人出于投机心理,将现有技术不做任何改进就申请了专利,以套取资助,还有的地方虽然只对授权专利予以资助,但是没有申请,就不会有授权。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少企业以OEM和跟踪模仿为主,制造服务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高端数控机床、集成电路、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科学与医疗仪器、高端基础关键零部件等仍严重依赖进口,技术不成熟,绝大部分民营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因此产生的部分专利申请质量较低。
为此建议:
一、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助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顺应知识产权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一是建立申请主体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增加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信用扣分权重,定期进行信用公示,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申请主体,要在预审服务资格、各类激励奖励政策和项目支持、机构和个人评优评先评奖、各类活动参加单位筛查、有关专家和人才推荐等方面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二是加强监管,打击专利黑代理。新《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规定》将于今年1月20日施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代理、诱导、教唆、帮助他人实施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被着重拎出,建议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专利中介机构资质的审查、管理和监督,厘清非正常专利申请数量较大的代理机构,清理整顿不合法的专利代理机构,重点打击一批黑代理。
二、指导地方政府完善有关的专利费用资助和奖励政策。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审批流程,减少对徒有虚名、毫无价值的专利发明授权,提高专利的实用性和含金量。建议将资助重点集中在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上,这样可以杜绝申请人恶意申请套取资助的现象,从而减少低质量专利申请。
三、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逐步取消对知识产权的硬性考核指标。一是发挥政府引导者角色,在人才引进、研发加计扣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政策方面进行正向激励,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依托企业建设各级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营造协同高效的良好创新环境。二是调整考核要求,知识产权说到底是私权,是申请人的自主行为,政府鼓励创新创造本意是好的,但是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指标加以干预,而应该让创新创造顺应市场需要自然发展,一旦对知识产权进行量化考核,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难免会搞“大水漫灌”,因此调整知识产权相关考核指标,使各类创新主体真正是为了创新创造、为了知识产权保护而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