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快天生港老镇改造建设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05-2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快天生港老镇改造建设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总工会界别  陈慧君


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先后在天生港筹建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通燧火柴厂、天生港电厂……伴随着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的兴起和壮大,一时之间天生港客商云集,百业兴旺,由港口码头变为工商业城镇,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一城三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如今,随着城市中心南移,天生港老镇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荣光,房屋破旧不堪、道路坑洼不平、沿街荒芜凋零、镇上人气冷落,给居民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加快老镇建设改造迫在眉睫。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天生港老镇改造建设步伐,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天生港是张謇“一城三镇”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南通近代航运由此起步,也是当时中心城区维持运转的动力来源。历经百年沧桑,推进天生港老镇改造建设不仅是继承和弘扬张謇“一城三镇”理念的题中之义,更有助于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居民福祉。多年以来,当地居民曾多次向上级反映天生港镇在交通、环境、卫生、就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烈希望尽快加快老镇改造,切实改善和提升居民的生活现状。建议将天生港镇改造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制定科学规划,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加快老镇开发建设步伐。

二是切实做好老旧建筑保护,着力传承张謇文化精神。天生港老镇历史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如天生桥、顺风楼、南通市水产医院、反清乡“火烧竹篱笆”起点旧址等。建议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契机,将一批符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的点位纳入普查登记范围,丰富天生港老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落实《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天生港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对规划中的历史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延续城市文脉;对张謇文化元素和红色旧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创造性恢复老镇历史风貌,打造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文旅热门打卡地,使老镇的文物资源活化为南通城市重要的文旅资源,力争使百年老镇焕发新的光彩,再现当年“泽生街畔顺风楼、夜阑更深歌轻吹”的迷人风光。

三是加快推进天生港片区建设,打造南通西桥头堡。随着南通市区边界的西拓,沪苏通长江大桥的通车,天生港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通西门户,是连接主城的重要支点,也是长江文化、港口文化和百年街区文化的交汇点,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值得保护和发掘。同时,天生港因天生良港而得名,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码头资源,建议积极沟通长江水利委员会,加强天生港老镇涉江岸线的研究,对沿江岸线进行统一规划利用,以新落成的引航灯塔为主阵地,落实对堤顶道路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及红色印记品牌打造工作。针对天生港片区高压线较多的现实情况,建议采用电缆地埋方案进行改造,从而提升视觉效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保护的基础上,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办公、宜居宜业等主题的城市文化传承复兴的南通西桥头堡。

四是全力推进产业更新,为古镇焕新集聚人气。建议加快推进天电北破旧老工业片区盘活更新,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重点围绕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推进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优质项目顺利落地;以龙头企业天电为引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及绿色航运工程;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借助老镇的改造提升的契机,有序恢复、创新再现当年“一城三镇”建设格局,吸引居民回流、聚集外来人气,努力实现整洁有序、产城兴旺、车水马龙、居民安居乐业的新时代老镇新风貌。

(发言人系崇川区幸福街道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