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严控非教育类事务进校园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教育界 秦美娟
教育是国之大计。然而,近年来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大量非教育类事务进校园的现象,深深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各种为增加人气、流量的APP关注、涨粉;各种要通过学校功能带动家长参与的禁毒、预防艾滋等等“小手拉大手”活动;一些分配到学生,实则上都是家长在完成的平台学习任务;配合其他系统工作推进开展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评比、推广、统计等都推进校园……这些大量与学校自身管理无关、与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有交叉的任务严重冲击着教育,干扰着教学,消耗着教师的精力,影响着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教育生态亟待治理。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现就严格控制非教育类事务进校园,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生态治理的政府顶层设计
优化教育的发展环境,加强教育的生态治理需要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建议在政府顶层设计上,树立“教育重要”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共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无论其他行业的工作规划,还是对教育的工作部署,都要从维护教育社会满意度、促进教育高品质发展的角度去统筹,真正从源头上将各类非教育类事务坚决挡在校园之外。在政府各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涉及教育的要充分考虑是否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否会影响教育的良性发展。
2.统筹规范各类非教育性事务进校园
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教育管理的自主权,统筹协调好社会各行业、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借助学校功能进行的行为,明确规定各行业、各部门在工作部署时,不越位、不错位,整合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职能,杜绝同一事项多头管理。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重要专项工作,应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由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实施。各行业要严控调用中小学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场所开展工作。对于街道、社区事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可吸引中小学校参与相关活动,但不得强制要求教师参与。对于教育宣传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重复安排。精简合并各类重复性的资料、表格填报,切实防止非教育性事务影响办学。
3.杜绝对教育强制摊派无关事务
地方政府不应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教育。各职能部门、其他行业也不得通过一些途径把与教育无关的事务推进学校。如遇特殊时期、紧急情况,根据形势和实际需要,可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由教育部门根据要求布置、落实。
(发言人系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