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创新举措促发展 富民强村同富裕

来源: 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2-07-2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创新举措促发展  富民强村同富裕

农业和农村界委员  陆  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的重要抓手,我市“三农”工作基础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村级资产的规范使用、经营主体的规范发展等仍存在一定空间,下面,我围绕富民强村谈三点建议。

一、创设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市立足创新、创优、规范,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闲置资金受政策瓶颈制约,无合适投资渠道,只能享受到定期存款利息,收益率和利用率低;村经营收入结构不合理,土地拆旧复垦、占补平衡等一次性收入占比超70%,持续稳定性收入占比偏少;同时还存在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来源整体偏少,增长乏力等现象。针对如何改变现状,破解发展瓶颈等问题,建议:积极利用土地、资金、劳动力三大要素资源,成立覆盖全市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用“抱团发展”模式,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明确公司股东结构。首先以各区镇为单位成立区镇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再以各区镇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作为股东,成立县(市、区)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整合各村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余额及各地可授信资产评估价总和的一定比例作为资本金,按各村出资额度明确股份占比。

2.明确公司发展方向。公司可以把投资建设光伏发电、海上风力等优质实体项目;建设标准厂房、高端仓储库房等物业项目;建设加油(气)站、农贸市场等三产服务项目;出资参与政府的产业基金、创投项目作为主要投资方向,通过董事会及主管部门的决策,自主经营。

3.构建高效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联合金融机构,借力各种社会资源,依托镇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协作发展格局。公司取得的收益按股权比例分红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收益计提一定比例的公积公益金用于发展再生产,提取一定比例的应付福利费用于村民医保、农保等集体福利方面开支,剩余部分还可分红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二、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通过集体创办新型合作农场、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创建农业服务联盟等方式,大幅提升了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但是仍存在农业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集体购置的农机闲置现象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议:扶持成立县(市、区)级农业综合服务社,为全市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流程服务,在此基础上继而扎实开展规模农业“全托管”模式自主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本、增收。

1.全力创建农业综合服务社。在县(市、区)级层面成立农业综合服务社,服务社通过购置农业机械、培育新型职业农机手等方式,打造全流程服务团队,辐射周边区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诸如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烘干仓储服务、稻米加工服务等。

2.扎实开展自主生产经营。成立农地全托管中心,村级组织将流转土地委托给托管中心生产经营管理,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红,使农民在二次分配中受益。中心可聘请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团队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标准化育秧基地,有效提升秧苗品质;积极推进稻米、果蔬种植、加工、流通、储备等全产业链发展,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化体系,打造稻米、果蔬产业高地;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农产品效益。

3.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强农惠农政策,提升农业综合服务社发展能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对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农机及相关设备的,给予所付利息一定比例的补助;扩大保险支持范围,降低服务组织运营风险。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取得了明显实效,但还存在经营主体规模偏小、规范化水平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鉴于现状,建议:

1.培优扶强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筛选出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运行机制规范、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样板,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影响力。

2.引导多元融合发展。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综合服务组织为支撑,以产业为依托,链条完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

3.拓展富民增收渠道。不断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从而增加农户较为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农民可选择就近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土地规模流转释放了土地的巨大潜能,使更多的农村青壮劳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使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言人系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