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大力弘扬慈善文化 打造“慈善之城”的建议

来源: 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发布时间:2023-02-21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着力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大力弘扬慈善文化  打造“慈善之城”的建议

教育界  张  霞


南通自古便蕴育了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慈善传统源远流长。一百多年前,先贤张謇开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之先河。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磨刀老人等一批闻名全国的慈善楷模,两度获评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赞扬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传承张謇慈善精神,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去年,南通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由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慈善之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并将“慈善之城”建设写入首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全市慈善力量不断壮大,慈善活动丰富多彩,慈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作用更加凸显。

但我们也看到,“人人可慈善 慈善为人人”的全民慈善意识还没有更广泛的普及,慈善为民、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还没有更深入的养成,慈善之城的建设张力还不够强劲,亟需通过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来培育慈善意识,涵养慈善品格,引领和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慈善,使慈善真正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使南通真正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向爱向暖、向上向善”的“慈善之城”。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扬一面慈善旗帜,汇聚慈善之城新动能。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也是南通乃至中国慈善的一面旗帜。建议市工信局、工商联、张謇企业家学院等部门单位,积极推动张謇慈善精神进机关、进企业,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张謇的热潮,把积极向“张謇慈善基金”捐赠等慈行善举作为张謇企业家、诚信企业等各类荣誉评选表彰的重要加分项目。建议市教育局要讲好张謇慈善故事,充分发挥南通博物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广大师生通过参观张謇故居、上好张謇主题思想政治课等方式,让慈善的种子和家国情怀从小就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实际行动做张謇慈善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为南通“慈善之城”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二)用好一句慈善标语,擦亮慈善之城新名片。近期,南通市“慈善之城”主题标识(LOGO)、宣传语作品征集评选结果揭晓。建议市委宣传部将“慈善之城”主题标识和宣传标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公益宣传标语一起,在南通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高频次、多密度长期播报,并且在通城的公交地铁、各大路口、高空标牌、公园商场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以大型广告牌或电子视频形式在全市密集宣传,让慈善之城的文化意蕴润物无声、成风化人,并在不知不觉中厚植于心、外化于行。建议市文广旅局将南通慈善之城宣传标语写入南通各景点旅游词,推出南通“慈善之城”新名片,让每一个来到南通的客人,第一时间感受到南通的“千年江海韵、一城慈善风”,切实提升南通“慈善之城”建设的影响力。

(三)打造一座慈善公园,绽放慈善之城新活力。建议由市建设局牵头,创新区管理办、建设局、紫琅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具体承建,依托紫琅公园南端部分区域,因地制宜、因势造景,建设南通首个慈善主题公园,赋予慈善文化元素,融入高科技慈善步道、互动式慈善景观、慈善咖啡场馆、慈善文创产品、慈善打卡景点等,打造集展示、传播、捐赠、体验、服务于一体的慈善地标和交流平台,使之与中华慈善博物馆形成室外呈现与室内展陈“南北响应、功能互补”的南通独特的慈善风景线。

(四)开通一辆慈善专列,跑出慈善之城新速度。南通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清风号”专列、“好通青年号”专列广受好评。建议参照“清风号”、“好通青年号”,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共同推进,市轨道交通公司具体承办,合力打造 “慈善之城”号专列,以“传承张謇慈善精神 共建幸福慈善之城”为主题,通过地铁站厅、灯箱、车厢、拉环、电子屏等载体,对慈善专列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包装,浓墨重彩地展示张謇先生慈善史绩,宣传南通“慈善之城”标识、标语,慈善先进典型、品牌慈善项目等,以昂扬姿态奏响“慈善之城”建设主旋律,不断增强慈善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渗透力,让“慈善之城”建设成为江海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

(五)增设一个慈善展馆,构筑慈善之城新高度。中华慈善博物馆是南通“慈善之城”的重要地标,但对南通慈善历史的展陈较少。建议在中华慈善博物馆增设“南通馆”,由市委宣传部、文旅局等部门共同牵头,南通大学、地方志办、中华慈善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参与,对南通自建城以来的慈善历史积淀进行深度挖掘,从历代碑刻、诏书文件、名人逸事、诗词歌赋、宗教义规、乡约家范中,捕捞人性深处的“慈善”之源,精心收集整理并展陈,集中彰显慈善之城历史底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辉映出南通这座江海名城的文明之美、人性之美,构筑南通精神文明新高地。

(发言人系南通市八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