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发展近远海水产养殖 建设“蓝色粮仓”

来源: 环资城建委 发布时间:2025-11-14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加快海洋强市建设,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发展近远海水产养殖  建设“蓝色粮仓”

农工党界  钱  进


南通是近远海水产养殖的大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23年,全市海水产品产量62.97万吨,占全省44.43%,海水养殖38.86万吨,占全省40.87%,海水养殖面积122万亩,占全省63%,均位列全省第一。近海滩涂的文蛤,号称“天下第一鲜”;潮间带的条斑紫菜是我市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之一,“如东条斑紫菜”获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启东吕四港海洋牧场项目已完成3.14万空方人工鱼礁的投放,准备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

但南通不是近远海水产养殖的强市。文蛤天然苗种附着场正逐步被蚕食,种质资源保护堪忧;海况气候条件变化、浒苔防控,紫菜养殖空间进一步压缩,海上栽培面积从22多万亩缩减至目前的8万余亩;虽然我市海洋牧场建设已经起步,但是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产业融合等制约着海洋牧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浪潮下,发展近远海水产养殖,建设“海上粮仓”,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可谓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海洋渔业要抓规划、强功能、保要素。

一是规划布局要陆海联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有效衔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近岸海域功能区划等,注重陆海统筹、岸海联动,提升近远海开发的辐射带动,持续优化海陆空间布局。二是功能定位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我市海域区位、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等特点,强化融合发展,一体推进近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渔港经济、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推动水上、水下立体开发,海上、岸上联动开发,不断提升综合效益。三是要素保障要强链补链。围绕种业、养殖、装备、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全流程,整合现有支渔惠渔政策,统筹做好海域、临海土地空间等要素配置,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及时填补我市相关领域空白,带动传统渔业产业转型。

(二)突出种质保护,文蛤养殖要保资源、强培护、扩良种。

“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上苍赐予南通的宝贵资源,也是建设“蓝色粮仓”的重要抓手。一要保资源。临港工业的兴起、风电光伏的发展,正一步步蚕食着文蛤省级水产资源保护区和几个文蛤天然苗种附着场,项目论证中重程序轻建议、实施中重建设轻保护、实施后重项目轻渔业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呼吁沿海滩涂项目建设应在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开工建设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文蛤资源的保护。二要强培护。建议打破地理界限,因地制宜构建天然文蛤苗种培护体系,在沿海滩涂增养殖的基础上,开展池塘养殖,发挥其净化养殖尾水的作用。三要扩良种。省海洋所等单位以如东海区野生红壳文蛤为基础,成功培育文蛤新品种“苏海红1号”,并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文蛤新品种推广力度,努力提升良种覆盖率。

(三)突出科技支撑,紫菜养殖要两手抓、推良种、强良法。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紫菜是我市不可或缺的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藻类。一要两手抓。紫菜养殖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碳汇渔业,能有效吸收海水中的氮、磷,降低富营养化,也是建设海洋牧场的有效抓手,对保障优质蛋白供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紫菜养殖与浒苔防控并不矛盾,应在紫菜养殖过程中开展除藻作业,两手齐抓,同步推进。二要推良种。目前尚有40%的养殖主体采用自留种,建议依托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结合种业振兴行动,研发、选育、推广抗逆、高产、适应较高温度的优质新品种,依据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海区栽培特点,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栽培稳定性。三要强良法。增强养殖企业科学意识,选择适合的栽培海区,以海区环境特点确定栽培容量,规范养殖行为,避免无序发展。加强栽培海域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栽培环境安全。

(四)突出因地制宜,海洋牧场要筛品种、探模式、强融合。

我市资源禀赋与南北方沿海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努力闯出一条具有南通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一是集成攻关筛选养殖品种。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现代渔业种业体系,加强育种研发能力,探索适合我市海域特点、具有特色的海上养殖品种。二是集成攻关探索养殖模式。开展养殖新模式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南卵北繁、北苗南养、陆上标粗、海上养成的陆海接力新模式。利用我市丰富的海上风机基座,研究探索打造“人工鱼礁+风机基座+增殖网箱”新模式,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兴局面。三是集成攻关探索融合发展。努力做活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精一产。要推出海洋牧场绿色水产品,通过文化科普、宣传推广,全面提高海洋牧场产品品牌效益;做强二产。要提高海洋牧场海产品保活、冷藏等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可充分利用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海上观光、科普教育等文旅产业。努力建成集生产、加工、观光、科普等于一体三产融合的现代化渔业综合体,充分释放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言人系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