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实现高水平“幼有所育”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医卫界 沈健
幼有所育,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确保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卫生健康保障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出发,育幼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主要体现在:
1.卫生健康服务供需失衡。2024年底,全市每千人托位达4.1个,距离“十四五”末4.5个的目标存在差距。儿童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一方面,专业儿童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儿童日常的健康需求。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当前,育幼服务机构众多,但条件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卫生保健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部分机构条件简陋,通风、采光等环境条件也不达标,给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
3.专业人员缺乏。育幼服务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保健人员。然而,当前机构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专业人员存在缺口,行业薪酬较低,就业吸引力不大,影响提供高质量的育幼服务。
4.家长卫生健康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在婴幼儿养育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导致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做法的出现,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
为此建议:
1.加强育幼机构卫生保健设施建设。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将千人口托位达到4.5个作为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加强对机构环境条件的监管,确保环境达到相关标准,确保机构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完善卫生保健制度。育幼机构要建立完善卫生保健制度,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对机构内卫生状况的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政府加大培养力度,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做好托育行业的指导、培训、监管和研发等工作;育幼机构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4.提高家长卫生健康意识。加强对育幼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育幼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关注婴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培训与人才培养、制定行业标准、促进公众参与与社会支持、做好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共同推动高水平“幼有所育”目标的实现。
(发言人系南通市卫生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