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赓续江海文脉,大力发展人文经济”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关于深度聚焦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文艺界 王 智
南通,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与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目前正走在一条探索人文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上,展现出无限的潜力和蓬勃的活力。
尽管如此,我们也面临着若干挑战:一是城市特色不鲜明,文旅品牌不响亮。虽然我市文旅发展载体的种类比较多,但无论是载体数量,还是载体质量和体量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二是新兴业态规模小,产品缺乏创新力。全市文旅消费模式仍以传统的景区观光、文娱场所娱乐为主,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产品相对不足。三是周末假日活动少,消费释放不充分。大多数上班族的文旅休闲时间主要是周末和工作日夜晚,而我市依托公共文化空间、围绕南通本土人文特色打造的周末和夜间的演出、节庆、体育活动相对较少。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南通好玩”文旅品牌效应,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搞好这篇大文章,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南通要以“南通好玩”为品牌定位,通过文化赋予旅游更深层次的魅力,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诗与远方”的真谛;同时利用旅游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促进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从而创造出“1+1>2”的协同效应,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一、规划领航,勾勒“融”之蓝图。用融合思维推动文化内涵的发掘与旅游品位的提升,实现文化、旅游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两者之间真正达到共兴共融的一体化状态。一要找准文化艺术与旅游“切入点”。推动各地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在旅游空间举办主题性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促进舞台艺术精品创造性转化为标志性实体文旅产品。二要把握文化遗产与旅游“契合点”。积极探索博物馆研学旅行,加快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张謇故居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挖掘全市红色旅游资源,以红十四军纪念馆、七战七捷纪念馆、抗大九分校等革命遗址遗存为载体,打造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推动非遗代表项目进景区景点,支持利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三要抓住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点”。实施“文旅+产业”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比如,依托刺绣、红木、扎染等特色优势,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打造一批独具江海特色的“好礼南通”文化旅游伴手礼,塑造“南通设计”“南通创造”文创产品形象。
二、特色彰显,打造“融”之品牌。建议做好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的文章,把优质文旅资源打造成特色文旅品牌。一是打造“张謇”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县(市、区)张謇文化资源,以南通博物苑为原点,统筹推动唐闸工业遗存、海门张謇纪念馆、启东张謇垦牧纪念馆等建设和管理,着力打造“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二是打造“江海”文旅品牌。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为契机,精心编制全市沿江沿海文旅风光带规划,邀请国内知名规划团队开展空间和产业规划,在沿江沿海重点板块布局一批文化旅游经典产品,加快沿江沿海岸线“三生合一、绿色发展”。三是打造“生态”休闲品牌。依托五山滨江地区的生态景观和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集自然生态、慢行体验、休闲游憩、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滨江生态公园。以青墩文化、里下河风情、南黄海风光为底蕴,整合青墩遗址、西泊乡村等资源,重点突出原生态湿地、水乡生态家园、田园休闲体验、珍稀鸟类保护等特色,发展集旅游、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区。
三、项目驱动,筑牢“融”之载体。项目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在保护好优质文旅资源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丰富文旅产品,延伸文旅链条,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旅新增长点。一是抓重大项目。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鼓励以园区、企业为主体引进重大文旅企业或文旅项目,在较短时间内集聚资源、吸引人气。扎实推进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园、江海邮轮港、启东长泰唐韵龙湾、如东栟茶古镇、海安立发古镇、通州湾沿海十公里示范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文旅“新去处”。二是抓载体项目。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打造更多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比如,重点推动如东温泉小镇、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等建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打造唐闸古镇、如皋东大街历史街区等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四、机制保障,优化“融”之生态。制度创新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强动力。一是建立市域统筹的文旅发展机制。打破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对文旅规划管理、产业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旅市场监管、对外交流推广等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建立重大项目联合推进机制。以市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为抓手,坚持市县联动、整体推进。市级机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力争每年重点扶持一两个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显著的重大文旅项目,以精品项目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文旅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创新文旅融合政策保障机制。借鉴先进地市经验,有效整合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资金,探索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融资、产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手段,引进战略合作者,催生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坚持把文旅项目用地需求纳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探索点状供地、弹性出让、分期供地等方式灵活保障文旅用地。出台培育和促进南通文化旅游消费政策,进一步提高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发言人系南通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