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5-10-31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民盟南通市委会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实践体验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平台。当前,南通地区仅有两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分别是位于如东县南黄海的“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如皋市的“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这两家基地集科技教育、劳技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于一体,项目丰富多彩,深受南通地区学生及家长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然而,由于南通大市范围内仅有这两家基地,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基地的社会责任和接待压力日益增大。

一、当前实践基地的现状与问题

1.基地数量不足,接待能力有限。现有基地面向整个南通地区的中小学生,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均需前往上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受制于基地接待能力有限、路途较远、交通成本高且耗时较多等因素,只能选择部分年级参加活动。此外,学生在活动期间往往只能体验部分项目,无法充分参与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内容,有时会带着遗憾离开。  

2.基地距离较远,家长观摩受限。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意义深远,许多家长希望前往观摩孩子的表现。然而,由于基地距离较远,大多数家长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3.区域分布不均,资源分布失衡。崇川区、通州区和海门区目前均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区域资源分布失衡,难以满足“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

二、设立市区实践基地的建议

为了满足市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建议在南通市区设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并积极推动项目的落地。

1.选址与规划。实践基地可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建议教育部门调研并考察“南通市崇川区都市农业公园”及位于天生港地区的“城市绿谷”等周边公园、城市绿地或闲置工业园区等场地。要做好基地分区设计,涵盖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市文化体验、劳动实践等功能模块,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实践体系。新基地的设立不仅可以有效分流现有基地的压力,还能满足市区学生的实践需求,方便家长参与观摩,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同时,新的基地还可以成为南通教育的一张新名片,为区域教育发展树立标杆。

2.设施建设。教学区域可设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展览馆等,为学生提供科技探索和文化体验的空间;实践场地可包括农业种植体验区、手工艺制作区、机器人实验区等,满足不同学龄段的实践需求;同时要完善消防、医疗急救等安全配套设施,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性。

3.课程设计。南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这为基地建设提供了独特的地域优势。实践内容项目要与学校课程体系相结合,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环保科普、科技制作、职业体验等,确保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可开展阶段性主题实践,例如“垃圾分类与环保行动”“城市规划与未来生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

4.人员配置与管理。招募专业指导人员,包括教师、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基地的运作模式、收费标准及评价机制,与学校定期沟通,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5.运营模式与资金保障。运营模式可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基地建设与运营;资金保障以政府拨款为主,结合社会捐助和企业赞助。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开放日等方式,吸引社会关注和支持。

6.效益评估与持续优化。建立长效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和家长意见,不断优化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实践基地应定期与教育部门对接,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