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南通城市新名片

来源: 教文卫体和文史委 发布时间:2022-05-07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南通城市新名片

致公党界   韩  烽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南通文旅事业融合发展的新坐标,南通正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擦亮江海文化品牌,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独具魅力的江海文化和张謇企业家精神品牌相融的长三角著名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思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推动文旅多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彼此赋能、互相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但总体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还有差距,与“万亿俱乐部”城市能级不相匹配。

一、主要问题

(一)“融”的粘合度不够。市与县(市、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版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性和联动效应。景区打造上、文旅项目招引上,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融合度不够,缺少有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文创商品开发上存在短板,产业链纵向延伸不足,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还未产生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创品牌和龙头企业。

(二)“促”的实效性不强。以文促旅的手段还不够丰富,展示模式、展示手段都过于简单,技术手段的运用匮乏。例如,南通博物馆众多,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观展体验项目不多、布展空间不足、博物馆群之间连接不畅。当前各地都在宣传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大都还停留在简单的图片展示、导游介绍,与之相契合配套的表演类和文化创意类产品相当欠缺,文旅衍生品游离于主流商业圈之外。

(三)“彰”的表现力不足。市场主体在开发旅游项目时主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意识比较单薄,对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意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投入较少,“南通故事”的影响力和记忆度不够大,南通城市品格和生活调性的外在影响力有限。例如,五山景区的佛教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名人大伽”资源利用不足、民间的文化传说故事传播不广;濠河风景区内具有南通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还不够丰富,可供游览的景点文化品位不够高、文化内涵不够深。

二、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文旅融合,坚持“融”字为先

1.聚焦政策引领做好“融”。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对文旅产业进行系统思考、科学谋划,尽快编制完成南通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健全市与县(市、区)文旅产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旅游规划、设施、线路、营销、政策等一体化,形成全市统一的全域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实现市域文旅产业发展一盘棋。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周边区域文旅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不断提升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市文旅业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文旅大市场。

2.聚焦地域文化加强“融”。以沿江、沿海、沿运河生态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拓展自然人文景观、滨水滨海的文旅新空间,着力打造开沙岛旅游休闲区、长江五山森林生态区、五水滨江综合游憩区、通崇夹江水域体验区、圆陀角江海一色亲子度假区等五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空间,让江风海韵成为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鲜明底色和亮眼特色。多方位、多层次融合张謇精神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张謇名人主题的全市域产业旅游精品路线,加强景区联动,区域协同发展,讲好张謇故事,彰显张謇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南通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3.聚焦重大项目促进“融”。借鉴无锡“拈花湾”和融创文旅城的开发建设经验,以重点示范项目为支撑,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应积极探索文旅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管理和经营。鼓励大生、产控集团等市属企业集团和社会资本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用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发文旅项目。全力招引一批旗舰型、税源型重大项目,引爆市场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纵深发展,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二)重视文化内涵,强调“促”出实效

1.擦亮张謇“爱国企业家典范”金字招牌。陈嘉庚之于厦门,就跟张謇之于南通一样,两位先贤互为辉映,都是爱国企业家的杰出典范。厦门以嘉庚华侨文化遗存为载体打造旅游目的地,融合红色文化体验、研学+旅游、嘉庚体育赛事和嘉庚主题展览交流,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浸润了城市精神。我市应加快推进张謇企业家学院建设,加快打造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创新展陈设计,增加体验式、沉浸式参观游览项目,打造出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推进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建设,推动唐闸近代工业文化遗存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加大对五山、濠河景区的文化植入。在五山景区,把大圣菩萨与南通的故事通过适当的形式展陈出来,做大佛教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王安石、文天祥、骆宾王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将其在狼山留下的诗篇、美文借助高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文景点。在濠河景区提升工程中,可在环西文化广场增设历史文人咏南通文化墙,利用濠西书苑办公用房修建南通非遗体验展示馆,或在濠河沿岸景点分散设置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项目等。

(三)拓宽融合广度,力求“彰”显特色

1.持续打造文旅融合载体。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旅游休闲功能,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成达产,不断增加文旅项目新爆点。

2.培育融合文旅发展业态。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积极培育“张謇”游、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体育赛事、康养旅游、游艇旅游和高端邮轮休闲等新业态。推动文化体验旅游,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新型文旅消费模式,创新“文旅+直播”“文旅+社群”“文旅+零售”等新型商业模式。

3.创新推出文旅融合产品。推动博物馆、非遗等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开发具有南通地域特色的文旅精品。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创作推出一批实景版旅游演艺。深入挖掘张謇文化元素,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注重张謇文化品牌展示,大力推进张謇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开发旅游演艺产品,赋予文化产品以张謇文化内涵,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发言人系致公党南通市委副主委兼经济开发区支部主委,江苏能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