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推进垃圾分类 塑造现代化生活新时尚
社科界 赵 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重要指示,我市于2016年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形成“3+5+X”分类模式和“五有一站”推进机制等经验做法。吴新明市长多次调研部署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府印发了《南通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目前,我市四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50%。
一、主要问题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指示精神,对标国家和省级评估考核要求,我市的弱项短板主要表现在:
1.高位协调推进不够有力。部分地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除崇川、如皋、海安等地区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以外,其他区域仍未调整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架构,有的板块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虽然建立了,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位协调推动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板块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部署、推进、协调力度和频次不够。
2.多方联动协作不够充分。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并有效运行,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现象依然普遍,以党建为引领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健全,市、县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尚未建立,街道、社区基层治理作用发挥不够,基层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物业服务企业参与不足,部分街道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个别地区仅满足于投放分类垃圾桶等基础性工作,多数垃圾分类指导员、宣传员未真正配置到位,对居民面对面宣传、指导的缺位现象较为普遍。
3.全社会广泛参与度不够。垃圾分类工作是行为改革、思想革命,要全社会每个人、每个家庭参与,我市在发动宣传引导方面还有欠缺,新媒体和面对面宣传指导少,在全社会垃圾分类整体引导上还存在宣传形式简单、宣传效果不佳、社会层面知行合一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比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某社区在推进“撤桶并点三定一督”工作时,遇到社区居民阻挠没有实施完成,又回到垃圾分类前“随时扔随手扔”状态。
4.资金投入保障不足。垃圾分类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投入做支撑。主要是县区级经费保障不足额,包括投收运处的全链条分类体系构建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规划建设、分类收运车辆配置、厨余垃圾处理终端建设以及分类指导员力量配备等方面,对标先进地区,投入人员力量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福州一年垃圾分类投入近20亿元,省内盐城一个区一年也要投入近亿元。以崇川为例,主城区年均投入经费不足2000万元,实际上,崇川区要做好全域近700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年投入就要近亿元。
5.厨余垃圾终端能力不匹配。目前,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和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现阶段“三分类”处理需要。厨余垃圾处理方面,市区规化设计有2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线,但各县市尚未规划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若全面推进“四分类”管理,将占生活垃圾20%的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处理,则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严重缺失。
二、对策建议
1.建立一把手工作责任制。住建部等12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城市为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建议各板块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属地、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直接抓的领导工作体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
2.建立联合监管机制。“联合监管、行业推进”是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城市的基本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明确细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机关事务管理、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商务、市场监管、邮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推进系统内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工作,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本系统考评指标。建立市、县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压实基层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础治理作用,加快定时定点投放设施覆盖步伐,协力推进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四分类管理。同时,建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学习借鉴上海、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地做法,通过地方性立法确立物业服务企业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指导义务,并赋予责任人劝阻不按规定分类投放行为、保持责任区收集设施清洁卫生、定点分类交付收运等义务。
3.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投放准确率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突出难题,是实现有效垃圾分类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居民自觉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习惯未完全养成问题,建议采取面对面、接地气及市民群众喜闻乐见、互动参与的宣传方式开展分类宣传,招募志愿者或者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现场分类指导,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对出现多次分类不规范的,实施重点指导督促等措施,进一步浓厚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市民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居民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4.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垃圾分类投入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多措并举筹措经费,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垃圾分类厢房和投放点建设整改,落实督导人员定时值守机制,做好厨余垃圾收运车辆配备、终端处置设施建设等资金保障工作。
5.提升厨余(易腐)垃圾处置能力。补齐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各县(市、区)在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属地城区家庭厨余垃圾和农村易腐垃圾处理设施,谋划建设依托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家庭厨余(易腐)垃圾处置项目,力争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达到20%且全量分类处理,形成全链条分类处置体系。
(发言人系南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