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科学规划、安全推进老旧小区新能源充电桩安装
民进界 郭垂庆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南通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为提升人居环境、展现文明城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绿色出行理念也成为未来家庭用车趋势与潮流,然而,在老旧小区内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依旧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安全隐患问题。目前老旧小区私人拥有电动汽车比例仍较低,以慢充为主,充电桩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尚不突出。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安装在私人车位上或地下车库中,甚至充电装置会安置在露天的路面、公共走道,既没有像汽车产品一样有定期维护保养的制度安排,也不像公共充电桩那样大多有营运单位建设并负责维护管理,其隐含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二是供需矛盾问题。目前少部分老旧小区有规划私人停车位,因此业主如果拥有车位所有权,即可在车位上安装充电桩。但是,居民小区的私人充电桩使用频次也低,闲置时间长。而大多数老旧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新能源车需要安装充电装置较难,加之各个小区条件各不相同:如小区车位紧张程度不同、是否有相对空旷区域用于改造、周边居民反对意见是否强烈等,因此充电车位的安装还是一个小区内业主利益协调问题。
三是小区环境问题。部分老旧小区缺少物业管理。目前很多充电桩因选址问题,安装在路面或是过道,且因充电装置规格、样式参差不齐,导致小区美观程度有所影响。有时在安装过程中因需要拖拉电线等问题需要凿开墙面或者地面,导致小区绿化带受损,丑化了小区环境的同时还会对通行造成影响。
为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促进社区旧貌换新颜,建议科学规划、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新能源充电桩安装,确保该老旧小区改造的惠民工程有序开展。
一、强化多措并举。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应同步考虑小区内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合理预留变电容量,综合运用引导电动汽车低谷充电、推广有序充电、小区配变增容等手段,解决老旧居民区存在电力容量不够问题;支持个人充电设施对外共享开放。鼓励老旧小区探索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模式。鼓励小区物业、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等相关方整合小区公共或私人停车资源,建设主要面向小区内电动汽车的共享轮充充电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落实配建停车位充电相关设施建设或预留要求,并将充电设施配建情况纳入整体工程验收范围。
二、建立共享机制。加强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开辟公共空间安装一定数量的充电桩,可选择多个安装点位分散安装,避免重复施工的同时降低成本;对于有些小区没有合适的场地建设统一充电装置,协商小区之外的闲置空地,将公共充电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建立充电车位共享机制,从而降低充电桩安装门槛,打消居民顾虑,使小区充电桩问题得到缓解。
三、加强安全监督。针对缺少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改造后由属地政府筹划,建议相关部门协同企业单位,对于充电桩安装和使用中存在的电力使用安全问题,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督查,配备相应消防设施设备。小区物业也应当加强日常巡查,协助并监督充电桩使用人履行安全责任,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引入市场化运作。由相关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选择有技术能力的运营公司,负责辖区内居民小区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业务。把私家车主的自行安装变为有组织、有责任主体的企业行为。实施社区充电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管理体系。一方面,建设安装有质量保证,另一方面,在缺乏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充电桩产品还可以集中采购、统一规划,避免品牌杂乱现象,避免重复施工,降低成本。
五、实施智慧管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共享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为私人充电桩参与共享运营服务提供了基础技术条件。积极探索系统完善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筹建研发“智慧物业”和“红色物业”智能平台,争取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让百姓生活的归属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发言人系民进南通市委会副主委、南通市财政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