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发布时间:2023-11-08 字体:[ ]

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界  仲崇贵


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为顺应市场需求,诸多民办幼儿园在我市应运而生,这些民办机构在普及学前教育、缓解入园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根据2022年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我国将制定学前教育法,这意味着幼儿园的管理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全面。当前,我市民办幼儿园在运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问题

1.民办幼儿园相较公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更为突出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幼儿园应禁止教授小学内容,禁止幼儿园活动小学化,而各类民办园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逐渐形成与外部交流的组织逻辑。抢夺生源的竞争有的来自民办幼儿园,有的来自公办幼儿园,也有的来自校外培训机构,成为民办园转向“小学化”办学的直接动因。还有部分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根据“成本—收益”的行动法则,确立旨在竞争生源的供给决策,开设课后辅导班,重点教授幼儿英语、拼音等内容。

2.民办幼儿园班级之间教师水平差距较大

日前,在某民办园国际班和普通班调研发现,教师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国际班的教师能和幼儿平等沟通,一对一指导幼儿活动,普通班的教师常因小事呵斥幼儿,对儿童的观察较少。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老师是非学前专业甚至是非师范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不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3.民办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存在不足

一些民办幼儿园有的教师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在面临较困难的教学任务时,往往产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不能做到关爱学生。学前教育应以幼儿为本,教师应该怀揣着一颗爱心进行一切的教育活动,可在个别民办园,却存在恐吓幼儿、变相体罚幼儿的现象,未达成教书育人目标。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班级中一些发展水平较缓慢的幼儿,教师有时将其排除在集体活动之外,并未针对这类幼儿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未做到为人师表,有些教师在工作中不注重言行举止,没能为孩子们树立相对正面的榜样形象,甚至有少数教师纹身,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可能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不能做到终身学习,很多人的学习是为了应对考核,并非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长久发展,动机目的不纯,造成了教师间专业水平的差异。

二、意见和建议

1.政府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师范生入职民办园

相关部门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于普惠性民办园的持续投入,鼓励师范生入职民办园。同时,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申请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园的幼儿园应依法保障教师的基本待遇要求,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可以将普惠性民办园的教师培训纳入继续教育体系。相关部门应制订专门的普惠性民办园教师培训计划,为不同职称、级别教师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并将培训学时纳入教师职称考核体系中。

在区域统筹方面,将普惠性民办园纳入区域幼儿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青蓝结对、精准帮扶、教研互动等形式,为普惠性民办园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师发展服务。

2.把握学前教育阶段性特征,严格审查制止民办园小学化现象

坚持科学保教,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指导幼儿园立足省编教材,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就地取材,开发自创游戏、传统游戏、乡土游戏,丰富游戏内容,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注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3.完善评估方式,过程结果两手抓

根据教育部年初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幼儿园质量评估工作,扩大民办幼儿园年检范围,持续对幼儿园进行认定和分类管理。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及过程性评估,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办园行为。

4.为师范生提供更多见习机会,拓宽师德学习平台

引导民办园积极与高师、通大等学校合作,创设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构建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活动观摩、课堂模拟体验、教育调查、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循序渐进的立体式教学实践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实施途径多种多样。从人才培养源头上,帮助作为未来幼教师资队伍中坚力量的学前教育师范生构建坚实的职业认同,坚定毕业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强化师范生实践意识,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提倡人人都是实践者、课课都有实践环节。

(发言人系南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