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
加强高层住宅消防设施管理
文艺界 张 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住宅小区的人口密度日益增加。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推进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但仍要看到高层住宅消防设施的安装规范性与日常维护的有效性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消防设施老化与维护管理缺失。很多高层住宅,特别是那些建设较早的楼宇,其消防设施已显陈旧,加之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导致诸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灵、消防栓无水或水压不足等问题频发。这些潜在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火灾真正发生时,本应发挥关键作用的消防设施却成了摆设,极大地影响了初期火灾的扑救效率,延误最佳的救援时机。
二是物业管理与居民意识薄弱。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巡查与隐患排查机制。这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维护上的缺失,也包括软件层面的管理流程的不完善。与此同时,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中的消防安全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与自救互救的能力,再加上物业管理与住户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居民参与消防安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文化氛围。
三是消防通道占用与应急预案不足。在不少高层住宅区里,消防通道被随意停放的车辆或是堆积的杂物所占据,这样的情况不仅阻碍了消防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通行,同时也给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一些小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演练和具体的指导,使得这些预案在面对真实的火灾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结果就是应急响应迟缓、疏散过程混乱无序,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此,建议:
一、健全运维机制,强化设施维护。为应对消防设施老化与维护管理缺失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定期巡检机制,确保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制定具体的维修更新方案。其次,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消防设施的工作状态,一旦检测到任何异常情况,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物业管理部门,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维护。此外,建议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比如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以鼓励和支持那些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消防设施改造升级的住宅小区,减轻物业公司因更新设备而面临的经济压力,从而促进整体消防条件的持续改善。
二、提升物管效能,增强安全意识。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与居民安全意识,应明确物业管理公司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具体职责,并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之中,促使物业公司重视消防管理工作。其次,定期为物业员工提供专业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素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此外,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比如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组织消防逃生演练等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区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家园的安全。
三、畅通消防通道,完善应急预案。为保障消防通道畅通与完善应急预案,需联合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确保消防通道始终畅通无阻。同时,针对小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细化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预案。定期组织居民参加消防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确保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能够冷静应对、有序疏散。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应急响应,如推广使用智能手机应用或微信小程序,提供一键报警功能,并整合最近消防站位置及紧急联系人信息,使居民在紧急时刻能快速求助。
(发言人系农工党南通市委会副主委兼南通大学支部主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