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工作研讨

关于参政议政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07 字体:[ ]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其作用是通过召开政协的各种会议及组织委员视察、进行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献计献策,从而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参政议政要体现三个有利,即:提出前瞻性建议,有利于形成新的决策思路;汇集各方面意见,有利于决策方案臻于完善;畅通民主渠道,有利于增强决策的凝聚力。

   
参政议政的实效性是指政协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价值和可采纳程度。如何提高参政议政实效性,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充分发挥政协优势,释放委员潜能
政协自身的独特优势,使参政议政具备了能够发挥作用并取得实效的客观条件。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人才库优势。政协组织汇聚了社会各界、专业水平高、社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如能重视发挥他们深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渊博、精湛的专业理论和长袖善舞的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经常组织他们深入研究一些客观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就可以献良策、出实招,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有现实价值的真知灼见。


    (
)广泛联系优势。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这些组织和界别,有着下通各界、上达中央,联系海外等有利条件,为献计策提建议提供了渠道多样的信息资源,依靠他们就能够广泛地集纳民意,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为参政议政的实效性提供不可缺少的社会资源和各方意见。

    (
)位置超脱优势。由于政协既有别于党政部门,又有别于群团组织,亦官亦民,非官非民。因此,具有相当的超脱性,这不仅给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中讲实话、吐真言,为收到实效提供前提条件,而且还为参政议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
)政治优势。政协组织包括了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协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有能力使参政议政收到实效。
实现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就是要切实发挥政协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政协的集体智慧及人才库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政协主席会议的核心作用、政协常委会的领导作用、政协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委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委员履行职能的意识,认清责任和使命,挖掘政协优势,释放委员潜能,使委员个体优势变为人才库和政协的整体优势,进而广开言路,广开才路,促使潜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具体的建言献策、跟踪反馈中体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价值。

    二、切实做好专题调研,为参政议政奠定基础

   
人民政协专题调研具有重要作用。委员们就某个问题形成的意见、建议、提案或建议案,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后转化为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果,它有效地促进了党政机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通过调研工作,深入群众当中,掌握反映实际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平时难以听到的群众呼声。为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符合群众意愿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宝贵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士,帮助群众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重大举措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达到宣传党的政策、凝聚人心的目的。 搞好专题调研,要做到:

    (
)目的要明确。政协调研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采取专题调查研究的形式,这是政协调研工作的一大特点。开始调研之前,首先要找准带全局性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要组织到实地视察、调查、分析、论证。如果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局限性或者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调查中发现原先确定的目的与现实情况有差距,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修改调查目的和调查提纲。

    (
)针对性要强。调研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总结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调研人员必须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越大,调查报告的作用越大。


    (
)用事实说话。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客观实际,尤其是调查报告,用事实说话,体现调查研究的成果。人们往往是通过事实去认识一个事物的,所以无论是总结新鲜经验,还是研究新生事物,或者是揭示一个事件的真相,都必须以充分的确凿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去阐明道理,说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要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按调查提纲一步一步地进行。调查提纲要包括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假如去调查一个先进典型,不仅要看到它先进、光明的一面,也要注意了解它的不足、落后的一面。这样通过前后对比、正反对比,才能真实地了解这个典型,认清典型经验的真正价值,才能在面上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
)要认真分析,合理组织材料。一般来说,调查、研究同时并进,边调查、边研究。但是,在调查工作告一段落以后,还要认真地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地分析研究。俗话说捡进篮子里的不都是菜,调查来的大量材料也不一定都能用上,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分析研究中,要注意从具体工作实践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大力推进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于政协工作的科学运作及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认为,推进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
以硬原则规范软任务。政协参政议政没有明确的规定目标,是以参政议政建议和意见的采纳而体现其职能,是一种软任务,在实践中往往多于,工作弹性大、制约性低。根据行政管理学的原理:越是软性的工作,越要用规范制度来保障。推行参政议政规范化、制度化,目的就是要通过硬的规范使富有弹性的工作由、由

    ――
以规范性代替随意性。参政议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按规范的制度、程序进行,否则,参政议政随意性太大,其效果就难以保证,如制订工作计划和拟定活动方案是参政议政的前提,组织实施是参政议政的核心,反映成果是参政议政的关键,跟踪落实和总结归纳是参政议政目的的实现和升华。上述四个依次进行的基本程序,一环紧扣一环,既不能颠倒,也不可或缺。

    ――
以制度保证克服人为影响。在人治影响较深的国度里,以领导人的注意力转移而转移,以领导人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现象,在政协参政议政这一职能的履行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无疑,政协领导人对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视,党委、政府领导人对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视、支持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领导人水平有高低,经历有深浅,各人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各有不同,而且领导人会定期换届,新的领导人又会有新的一套做法,因此,依赖人治,政协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是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的。正确之途径是走规范化、制度化之路,使确定了的制度、程序不会因人而异,不会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化,用制度保证来克服人为影响。

    ――
以可操作性提高实效性。参政议政活动如果缺乏可操作性,那么实践中就无所遵循,无所适从,也无从检查考核。推进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以往可行的成功的带有普遍性的做法加以总结,对每个工作环节应做的加以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科学地反映这项工作的规律的有关制度和程序,就可以尽量地避虚就实,化虚为实,使参政议政收到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