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五十六)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5-06-30 字体:[ ]

案 由:进一步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提案者: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产业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扩容增效,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4+7+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逐渐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为引领的四大百亿级市域产业链和以花木盆景、蚕桑、南美白对虾、四青作物等为支撑的25个十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链。但在全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发展层次较低。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短板较为突出。稻米主要停留在初级的碾米加工阶段,果蔬果蔬精深加工领域有待拓展,水产方面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贝类等仍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本地休闲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主体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垂钓、采摘、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盈利水平低。

二是发展联结不稳。本地稳定的产品原料基地难以落实,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产品原料源自于外地采购。农业全产业链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同质化生产经营情况较为普遍。订单农业范围还不够广泛,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导致订单履行率不高,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稳定关系。

三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使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的一些项目用地难以有效保障。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渠道还不够畅通,金融资本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业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公共服务的缺失和营商环境的不优难以留住人才。

具体建议:

一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以当前有高附加值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主产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核心领军主体的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仓储企业、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五个层面的深度合作,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二要培优一批领军型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成长型龙头企业和春笋型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引进一批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产业集群骨干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创建特色品牌,鼓励运用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壮大品牌,提升“通”字号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要发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台。建设一批与农业全产业链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产地预冷、清洗加工、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补短板方面建设,推进公共型冷库、多温区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改扩建,强化冷链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低温加工、金融服务等功能,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四要突破一批关键性的产业技术。加强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引进开发,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各环节技术配套、衔接合理,使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与医药、康养、宠物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五要完善一套全产业链发展保障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和部门联合,研究扶持农业全产业链核心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用地、用水、用电、用人等优惠政策,强化金融对接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培训机制,解决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配套难题。


案 由:全域整合,强化统筹,提升张謇文化集成度影响力

提案者:赵江

情况分析:

中国近代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清末状元张謇,之于南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张謇价值的逐步被发现,研究张謇、宣传张謇、弘扬张謇的氛围日益浓厚,但在这一过程中,多头研究、各自开发,单线推进、缺少统筹的情况比较明显。为此建议,要加强对张謇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组织统筹水平,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名片打得更响。

一、提高组织统筹水平,更有质效的传播张謇,是落实重大要求的需要。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通博物苑,指出,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为落实总书记的重大要求,南通建成张謇企业家学院并投入使用,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在海门推进的张謇青少年研学院工作也在积极落实。2025年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提出重大要求已过去五年,重大要求落实的怎样,取得什么样的成效,需要进行总结盘点,不断推动弘扬张謇精神的行动持续走向深入。

二、提高组织统筹水平,更有质效的传播张謇,是高效利用资源的需要。张謇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活动的足迹、兴办教育和实业的地点也比较分散,在他主要活动的地点南通,南通城区和张謇出生地海门,以及启东往北的沿海地区,还有南通其他县市区,都有他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同时以南通为圆心,往北向盐城、连云港,往南过长江到上海、苏州、无锡,还有南京等地,都有他的创业痕迹。在南通,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张謇的有代表性遗存不下40余处。但是,这些地方都独立成篇,陈列展示的内容大同小异,重复投入、风格雷同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和统一高效的领导运筹机制,让这些资源得到统一、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组织统筹水平,更有质效的传播张謇,是繁荣文化业态的需要。有关张謇的研究非常广泛,各个不同层面的研究会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也非常之多,有关张謇的文艺作品密集问世,如最近四十集的连续剧《张謇》杀青即将首播,这些成果如何更好地加以利用,促进现实性的转化,需要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无论是繁荣文化事业,还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要日益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趋势下,需要运用产业的思维、市场的手段,更好的塑造南通城市形象,为文旅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具体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组织统筹水平,更为有效地整合张謇资源,为此建议,

一是要加大领导统筹,南通市级层面要成立非临时性的工作专班,明确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要注重吸收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参与,加强系统研究、专题研究,形成整体打造的方案。

二是要全域整合资源,要着眼于南通全域,而不是南通主城区,要将分布在南通各地的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悉数纳入进来,整体加以考虑。同时,立足南通放宽视野,将分布在上海、苏南、南京以及更大范围内的与张謇有关的学校、企业等地方一并纳入,以此为纽带,延续历史渊源,紧密各地联系,加强区域联动,更为有效地达成“最大公约数”。

三是要突出特色重点,要坚持把重大要求贯彻落实到位、务求实际成效,进一步推进张謇企业家学院建设,同步推进张謇青少年研学院建设,使两者成为落实重大要求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张謇青少年研学院起步较晚,实际推动的层面和力度还不大,需要市级层面予以更多的支持,集聚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力量予以倾斜,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一体推进。

四是要彰显综合效益,坚持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实践创新,探索构建符合文化产业规律、具有鲜明特征和比较优势、深得受众群体广泛欢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催生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