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提案案例选登(五十七)

来源: 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5-07-14 字体:[ ]

案由:提升南通城市“青和力”,增强城市活力

提案人:马卫

情况分析:

青年是活力的源泉,是城市决胜未来的关键。近年来,南通市不断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但相较苏州、成都等备受青年青睐的城市,南通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青年政策吸引力有限,引才不易。2019年中国青年理想城市排行榜单上,南通市位居全国第36位,在长三角地区仅位居第12位,排名明显靠后。南通周边苏州、无锡等城市依靠雄厚经济实力和宣传策略不断加大人才政策力度,提高津补贴水平,南通政策优势难以凸显。以人才专项经费为例,2023年,苏州主城区人才专项经费1.3亿元,常州主城区2亿元,而南通主城区仅为5000万元,影响青年人才引进质效。在政策落实上,部分人才政策存在政策知晓度低、申报门槛高、审批时间长、部门之间缺乏统筹等问题,导致政策申报人数少、资金使用率不高,政策难以落实。

二是产业人才供需匹配难,用才不顺。传统产业吸引力不足。受就业偏好影响,不少年轻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现实需要和自身情况脱节,将高技术制造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从业首选,而对传统产业接受度不高。新兴产业岗位供给不足。当前南通新兴产业虽初具规模,但相当部分为初创型企业,处在孵化阶段,难以吸纳聚集大量青年人才就业,一定程度形成了“外地青年难招引,本地青年难留住”局面。

三是城市定位特色不鲜明,留才较难。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城市选择逻辑已经由利益导向转变为快乐导向,选择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取决于这座城市是否有趣,而城市有趣与否关键在文化等特色资源。目前,南通文旅缺少持续的流量关注。文旅宣传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年轻人集聚的新媒体平台宣传上仍显不足。同时高品质文旅产品服务不够丰富,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产品相对不足,缺乏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和互动体验性文旅项目,多元消费场景和新型文化消费模式较少,尚未打造出成熟的城市IP,缺乏城市“青和力”,难以让年轻人“来了还想来”。  

具体建议:

对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青年人才政策保障,增强“引才”磁场。实施全周期、全链条的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围绕青年重点关注的就业、创业补贴、社保补贴、职称评定、技能培训、租购房等政策,开展深入调研,优化人才政策。加强部门、地区互联互通,加强工作人员政策培训,提高政策讲解服务能力,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全方位提升人才支持“力度”、匹配“精度”和服务“温度”,增强青年信任感和归属感。

二、优化城市产业人才配置,筑牢“用才”阵地。要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备、适宜青年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校地联合引才和校企双聘机制,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人才增量、产业赋能和高校发展。

三、提升城市“青和力”,打造特色IP,释放“留才”诚意。紧抓国潮消费崛起趋势,利用好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城市名片。推动城市“适青化”改造,引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消费品牌,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借力南通江海马拉松、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紫琅音乐节、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不断满足青年新型消费需求。另外要加速场景驱动,科技回归,以点带面,搭建都市生活场景、都市制造场景,发展“潮玩经济”,聚焦先进制造,打造炫酷地标,焕新商圈业态,同时大力使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和网络大V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城市“青和力”,提升城市活力。



案由:完善全市“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低空经济”领域深层布局

提案人:严晓蓓

情况分析: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主要依托于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进行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这种经济形态涵盖了飞行器的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产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文件的出台,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经济总量万亿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消费者对低空出行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加。同时,低空经济也可应用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南通全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存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较少,相关产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低空民生领域应用率不高,相关从业的人才队伍和培养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研究确定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可以采取前期试点的方式,根据市场效果逐步全市铺开。加大机场、导航系统、通信设施等方面的低空飞行基础建设投入,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服务效率。积极开拓低空经济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城市巡逻、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低空经济的发展受众率,同步培育全市相关产业的供应企业,鼓励新兴技术研发。

二 、完善低空经济行业管理制度,优化全市空域资源配置。制定和完善全市低空经济相关的法规体系,严格要求从事低空飞行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关从业资质和通过技术认证,严禁低空飞行设备制造方在未经过报备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售卖相关设备,明确低空飞行器的适航认证、运营许可、飞行管制以及空域使用等方面管理措施。同时,全市在低空飞行的空域资源配置层面应进一步优化,做好空域使用范围的系统录入,建立专业的空域使用情况查询和监管平台,达到实时管控的效果和能力,提高空域利用效率,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空域资源保障。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低空行业领域高级技能队伍方阵。在全市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加低空飞行等相关选修课程,引进同行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培训导师,同时,聘任相关专业人才在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等相关部门担任行业发展技术顾问,打造江海特色的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队伍。定期开展服务技术竞赛,根据技术竞赛成绩评定从业人员的职业等级,对有高技术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补贴,定向提供相关的工作岗位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低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