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交汇,激情豪迈;奋楫扬帆,追赶超越。农历壬寅虎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王晖看望市政协机关干部职工时,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继续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金名片”,为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南通跑出加速度、跑赢新赛程,聚合力增动力。
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全国政协部署和省委、省政协要求,于2019年7月,开启“‘第一城’里的第一试”,在全省率先启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实践,为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南通方案”。
目前,全市已开展1.38万次协商议事活动,累计29.1万人次参与,其中,各级政协委员2.3万人次。形成意见建议4.9万条,落实3.7万条;转化成4025条建议、502件提案和903条社情民意信息,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作用。
一以贯之的鲜明红线:
强化党的领导
2021年12月23日,中共南通市委印发《关于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常态长效的意见》,提出“一高”“两提”“三入”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领导,更好地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行稳致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市委高度重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将其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单独用一大章节作出安排;批转市政协党组关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准探索前行方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强调,持续做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品牌。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调研、精准指导。“要不断放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示范效应,更好地服务南通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王晖履新伊始,就来到市政协机关调研,勉励市政协继续发挥优势,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冲在基层治理前面,商到百姓心坎里,融入群众生活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新明履新南通之后的首次县(市、区)调研,就专题走访海安市金洲粮油集团,了解企业协商议事工作,充分肯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促进企业发展的做法,要求继续发挥好“有事好商量”在助发展、惠民生、聚共识、促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
市委常委会先后10多次听取市政协党组专题汇报。市委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将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开到村一级,对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进行具体部署,并将其纳入对县(市、区)党的建设考核。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把“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纳入工作职责和督查考核中;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把协商议事应用系统纳入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项目之中。在党委领导下,融合推进、协同发力,成为南通实践的关键所在。
县镇村三级党委书记更是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县(市、区)把协商议事工作纳入党委主要工作进行重点谋划、部署和推进,出台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相关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围绕民生热点,亲自点题、亲自参加协商议事活动,并推动协商议事成果加快转化落实。
启东、如皋、如东、崇川等县(市、区)围绕“降低万人民商事案件立案率”“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议题,县镇村三级联动开展协商议事,把“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今,“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不仅是政协组织牵头搭建的协商平台,也成为党委政府在基层又一有力工作平台。“在面对面的协商中听民声、转作风、聚共识。”县(市、区)党委书记们深有体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已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解决问题的“议事厅”、传递政策的“宣传栏”、化解矛盾的“缓冲器”。
走深走实的有力支撑:
发挥政协优势
2020年6月30日,全省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推进会在通召开,全省各市、县政协主席现场观摩我市不同类型协商议事室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时任省政协主席黄莉新称赞,南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扎实有力、富有特色、成效显著,为全省提供了典型示范。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主责主业是协商,专长优势也是协商。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政协优良的协商文化、畅通的协商渠道、丰富的协商经验,为基层协商提供高质量资源,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双向激活、相互赋能。市政协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强化系统思维、集成推进,从先行先试到全面覆盖,从巩固提升到常态长效,定好“路线图”、画好“施工图”。坚持“规范不繁琐、简便不简单”,紧扣关键环节,形成完整闭环;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增加基层负担”,把协商议事室建到“百姓家门口”,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道、园区和行政村、社区及市县政协界别全覆盖。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1月,市政协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先后前往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管园区的协商议事室进行现场观摩,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参加,在比学赶超中明确更高定位,让基层更便捷、更好地运用“有事好商量”这把“金钥匙”。
注重市县联动、分类指导。选编典型案例100个,组织评选优秀召集人和优秀协商议事室,编印《召集人谈体会》,在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开设“有事好商量”专栏,宣传报道各地先进经验、创新做法,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整体水平。
“作为全省“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我们要以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和敢于探路的勇气锐气,切实担负起省政协主要领导寄予‘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的厚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推动协商议事工作巩固提升、常态长效。”市政协主席黄巍东反复强调。
围绕“找不足、知不足、补不足”,全面质效评估。市政协党组、主席会议成员带领机关干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到全市所有县(市、区)的镇、街道、园区协商议事室,发现典型、总结推广,指出问题、督促整改,做到“镇镇到”;各县(市、区)政协和园区政协工委对所有村、社区协商议事室进行“回头看”,做到“村村到”,推动协商议事工作扎实务实、常态长效。
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按照全员参加、有利履职、尊重意愿、协商统筹的原则,将全市近2500名县(市、区)政协委员全部编入相应界别和分片联系的协商议事室,确保每个协商议事室至少有1名政协委员联系;530名市政协委员编入相应界别协商议事室,并根据本人意愿应邀参加所在地的协商议事活动,充分发挥委员在协商议事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做到“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为政协委员“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融入人心”创造了条件,成为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以外的履职新平台,让履职更加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
协商议事需要真本领。2021年11月,市政协第5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培训班如期举行。来自市管园区的近200名新任协商议事室召集人、联络员,聆听了优秀召集人的经验体会,对“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怎么做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已经形成,协商议事工作已列入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纳入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市政协累计对近800名政协工委负责同志、各类协商议事室召集人、联络员和委员进行重点培训。
从群众代表中选择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人员,形成由840名成员组成的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和首批22名专家组成的应用型智库,助推协商议事质量和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
始终恪守的价值取向:
坚持协商为民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有事好商量”,百姓来商量,商到百姓的心坎里。
2021年6月10日,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庄社区开展了一场关于村规民约的协商议事。“农村里人情往来多、花费大,大家都想改改风俗,但又抹不开面子。”面对来自村民的呼声,群众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红白理事会成员代表畅所欲言,认真协商,形成了一致意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约束。
“以前人情出少了,脸上挂不住,现在好了,村里有规定,表表心意就行了!”村民们由衷地说道。党员干部带头、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们抛弃陈规陋习,滥办酒席敛财、攀比的歪风邪气少了,邻里和睦相处的真情多了,崇清尚俭新风尚逐步形成。
我市连续两年集中开展“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助力补齐民生短板。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把协商议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围绕“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等议题,四级政协委员下沉一线,开展2100多次协商议事活动,推动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得到党政肯定、群众欢迎、委员点赞。
坚持“优选题真为民”。注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党政部门顾不过来的“麻烦事”、群众身边的“琐碎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事”,通过书面、口头、网络、信息点等途径,采取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等方式广泛征集议题,让协商既符合方向要求,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发动村民小组长定期收集群众的意愿呼声,让协商议题更接地气。农村改厕、管道煤气入户、村级居家养老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最大程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众人议真商量”。通过“请进来、走下去、联起来”,其中群众代表不少于1/3,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充分体现平等协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开展有效沟通。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平等包容的协商氛围,让大家把话说开、把事理清、把理讲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竹行街道居民黄善良,前不久参加了“树立文明新风”的协商议事活动。“政府为百姓办事,要让百姓从心里支持,消除误会。有事好商量,就是听取百姓意见、尊重百姓意愿的一种表现。我们觉得和政协委员更近了,和党委政府真正心连心了。”他不仅在会上发表了意见,会后还成了左邻右舍的宣传员。
坚持“重落实真帮忙”。通过“协商建议清单、责任落实清单、结果反馈清单”,把商量好的事办好,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村里头协商建了这个超市,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让大家得到了实惠,又宣传了垃圾分类知识,改善了生活环境,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我举双手支持。”近日,通州区兴仁镇徐庄村10组的冯阿姨将家中的硬纸盒、旧报纸等送到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超市,换到30元,还获得300积分,感到格外高兴。建设垃圾分类积分奖励超市,是徐庄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成果转化的一个有力举措。正是一桩桩实事的办成、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了邻里乡亲关系,商出了民生幸福感、提升了百姓满意度。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南通经验写入省委文件,我市多个文件在全省全文转发,获评省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在全省示范、全国推广。市政协作为江苏省唯一、全国仅有2家的地级市代表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发言,并在全国政协举办的省市县政协主席培训班上介绍经验。“有事好商量”创新实践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丰富“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实践、探索民主协商新路子,作出了南通贡献,体现了南通担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作了深度报道,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通市政协将在上级政协指导下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画出最大同心圆,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