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今年的改造清单,只提到更换新瓦,没安排做新的保温层,担心影响隔热效果,能不能在挂瓦屋面内增加保温层?”陈叔叔在新中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中提出建议。
虹桥街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020年至今先后完成了435幢楼栋改造,街道政协工委紧紧围绕该项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活动,着力化解了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41次,有序推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潮汐式”停车解决出行“老大难”
“每天上班总担心因找车位而迟到,这种‘潮汐式’车位给我们上班族带来极大的便利。”南通市口腔医院医生李丰升说道。
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是老旧小区居民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丁香路沿线有6个居民小区,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因停车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2022年,丁香路周边多个小区先后进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这条承载着城市岁月变迁的“老路”也终于迎来它的“春天”。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跃龙社区根据群众诉求,邀请政协委员、口腔医院代表、跃龙楼红色物管和江东广场红色业委会开展“加强老小区周边停车乱象问题治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协商过程中,一个新理念“潮汐式”停车应运而生,结合周边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意见,探索整合小区资源,呼吁各方积极提供“共享车位”,实施“潮汐式”停车模式。对于上班时间闲置的小区停车位,限制时段以管理费补贴的形式“租”出去,既有效补贴老小区业委会自治经费不足,又可实现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周边停车需求。
“一站式”建设破解飞线“硬骨头”
“以前小区里很多电瓶车车主从窗口下放充电线,不仅不美观,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联系虹桥街道的区政协委员、虹桥二中教务处主任葛德新发出感慨。
由于老小区配套不完善,很多居民选择“飞线充电”,为小区安全埋下隐患。针对这一“症结”,虹桥街道政协工委联合城建部门,开展“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解决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题”协商议事活动,以虹桥西村为试点,寻觅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最大公约数”。
在虹西社区党委的组织下,形成一套的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模板,加大电动车充电桩配套建设,投入使用电动车充电桩15处,统筹配置,提高充电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有序、便捷、安全”。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在楼间距大的区域增补一些充电小车棚,满足居民群众需求。
“管家式”治理化解小区“脏乱差”
“以前楼下的空地杂草丛生,甚至有人圈地种菜养鸡,影响了周围住户的生活环境。建议把大家楼下的闲置空地改成家门口的‘后花园’,提高绿化率。”张大伯的建议得到大家赞同。
虹桥新村始建于80年代存在“公共绿地被侵占、杂物堆放成隐患”等老小区常见的问题。虹桥新村东片区部分改造楼幢的优化升级得到周围住户的肯定,更多居民也自发加入到老旧小区整治工作中。
围绕居民对旧改中的意见建议,虹桥街道开展的“云”议事助推老小区综合改造活动。通过主会场与4个分会场视频连线的方式,区政协委员代表通过分会场切入方式,来到施工现场、居民家中,实地调研改造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进楼入户听取群众意见,梳理出健身场地优化、挂瓦屋面内增加保温层、增设停车线、增补绿化等5份“愿望清单”。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有得体的“面子”,更要有温暖的“里子”。在这场以“心”换“新”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政协委员与居民代表群策群力,打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构建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