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如东县河口镇关口村金家林河岸边挖土机整装待发,淤泥清理、边坡平整,工人们栽种着景观小品和绿化草坪。这是“宜居关口之河道景观提升”专题协商议事后,关口村金家林河两岸忙碌的场景。
“这几年通过我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老百姓协商共管齐治理,不仅实现了农村公共空间的共建、共治、共享,更是重新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振兴。”关口村党总支书记石跃军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各村充分利用协商议事室,邀请干部群众及乡贤代表充分建言,政协委员发挥智慧密集优势出谋划策,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回收的集体土地如何充分利用?给村里或者老百姓再增加点收入。”“拓宽种植领域,种点经济作物,比如瓜果药材类呢?”像这样的商讨经常在各村协商议事室内上演,积极引导着各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智慧消防综合指挥平台、电子地图警情信息同步显示、60余杆智慧路灯等项目纷纷落地建成,实现了新镇区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这便是我镇去年‘建设智慧小镇 提升管理水平’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后的成果。”河口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陈凯介绍。“这条河改造后水清景美岸绿,傍晚好多人沿河散步呢。”五里坊东河沿线居民笑谈。“水体整治出实招 生态河道创样板”专题协商议事后,各村迅速建立一河一档,示范河打造工作成效深入民心。
此外,完善乡村道路建设,加速推进乡村道路绿化、亮化建设项目,三年内实现农村双车道四级路亮化全覆盖;以“厕所革命”为契机,翻修改建我镇原有公厕,更新老旧设施;13个村居共同投资建设兴河产业园,畅通老百姓农副产品与中天科技等企业间收购渠道,将绿色新鲜蔬菜送到职工餐桌;成立农业产业联盟,汇聚发展合力,拉动全镇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群众的烦心事一一有了着落、有了回音,得到了解决,协商议事平台也逐渐成为了群众的“连心桥”,为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河口镇通过建立“党委+委员+群众”的协商议事机制,不仅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议事协商解决了老集镇违建自拆难、生态河道管护难、农副产品销售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真正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转载自新华日报)